麦家,当代著名作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继鲁迅、钱锺书和张爱玲作品之后,《解密》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陆续在四十多个国家出版,受到BBC电台、《纽约时 报》、《卫报》、《华尔街日报》等超过四十家主流媒体的推荐,被《经济学人》选入“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由他编剧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风声》,掀起了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影响巨大。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入选“企鹅经典”文库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却难以解开人心的密码。
《暗算》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他们的工作是捕捉风的讯息,是 聆听死人的心跳,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当中,行走在成功与崩溃的边缘,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和魔鬼做交易,随时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旦回到阳光之下,他们的表现却仿佛白痴,谁也不会想到,生活才是致他们于死地的陷阱。
———————————————————————————————
尽管我们赞美神,可我们更留恋人间。《暗算》中的阿炳和黄依依,让我发现了缺点所带来的美,因为他们的脆弱、不堪和迷失,我更爱他们。——麦家
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文. 王小刀 阅读小说的时候,读者总会抱着一定的态度进行。而资深的阅读者,知道态度其实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物。它不总是纯粹的善恶是非之辨,还有很多夹杂在其中的人情冷暖和生命感怀。我觉得“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认识自己,从何开始认识?该深入到...
评分和大多数人一样,关于作者麦家,我也是通过《暗算》的电视剧才有耳闻。电视剧很棒,情节紧凑合理,扣人心弦,以至于谍战剧拍了那么多,仍很难有出其右者。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后来的谍战剧才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走“四不像”的混搭路线吧。 我不是那种看过电视剧还会主动...
评分在701,安在天接到破解光密一号的任务后,他知道这又是一次艰难而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在常识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眼中看来,永远都不要去想如何放弃。跟往常一样,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无条件接受它,并想方设法地完成。 安的父母是革命烈士,在去苏联留学的过程...
评分正在看电视剧《暗算》剧本小说(就是这本书)。与原著相比,这本书在半空中,原著在地壳下。 怎么回事呢?没人考证考证? 自己动手。 材料一:《暗算》向法院提起訴訟 楊健麥家暗鬥升級(http://gtob.sdnews.com.cn/ent.sdnews.com.cn/2007/12/6/349428.html)【2007-12-6 0...
评分一、 几乎所有的符号都有隐喻作用,麦家的小说《暗算》也不例外,它明讲的是“密码”,事实上却说的是“符号”,一个带有延展性身份的符号。 小说《暗算》将目光投向身负国家安全重任的情报机构特别单位701,这些无名英雄的所有任务均由密码而展开,在由明文向信号转换的编码和...
总共才三四个人物,宣传做得好,冲着同名电视剧去的,第一本麦家,一般般
评分有点意思
评分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个人最喜欢第一部分《瞎子阿炳》。
评分最后捕风者有点仓促。
评分真的是故事会水平的小说,让人对茅盾文学奖的水平产生深刻的怀疑。故事好像流水账,人物做作刻意,其中传达的三观让我深刻怀疑这本书是不是其实是在黑这帮搞革命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