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 法语: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 --- 1980年4月15日 ),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巅峰作品。1964年,让-保罗·萨特凭着《呕吐》(或译作恶心)一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主动回绝该奖项,成为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是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伴侣,他们的哲学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墙》是“萨特代表作”之一。收入萨特的成名作《墙》《恶心》,以及被认为代表其*高艺术成就的《文字生涯》。短篇小说集《墙》中所收的五篇作品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恶心》以文学形式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通俗的解释即“浑浑噩噩地生活等于一片空白”。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则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从某种程度来说,《恶心》更像是一种杂交,萨特实际上披上了小说和文学的外衣去写一部哲学书,通过这本书萨特表达了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的怀疑与嘲讽,他同时也为人生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存在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尽管这些思考在无论在《恶心》还是《墙》都没有至臻于成熟。 《...
评分 评分从某种程度来说,《恶心》更像是一种杂交,萨特实际上披上了小说和文学的外衣去写一部哲学书,通过这本书萨特表达了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的怀疑与嘲讽,他同时也为人生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存在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尽管这些思考在无论在《恶心》还是《墙》都没有至臻于成熟。 《...
评分 评分这是一个有着很强烈的真实感的故事,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看作一部写实的作品。但其实这又远远不止一部写实作品那么简单。 其实很明摆着的,萨特又再一次向我们玩弄了他的存在主义,“荒诞”、“自我选择”和“他人既是地狱”如同隐身的幽灵自始至终地贯穿着整部作品。 荒诞...
“他就像一个以发烧与病痛作斗争以进行自卫的病人。当你连烧都不发的时候,情况就严重得多了。”
评分什么也不剩…
评分只读了恶心。看不懂,也没有欲望看懂。明明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非要搞成晦涩难懂的模样,真把我读恶心了。
评分我间接的倒蛮喜欢萨特的自由主义,但大概读不懂直接来自他的作品。
评分什么也不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