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總論 一、引言 (一)選題依據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目標及本章結構 二、理論框架 (一)補償原則、徵地壟斷與農地效用衡量 (二)受償意願的理論推導 (三)失地農民“受償意願”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 三、數據來源及描述統計 (一)調查方案與數據獲取 (二)數據的描述統計 四、失地農民“受償意願”影響因素的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變量選擇及符號假定 (二)通過因子分析構建兩個綜閤變量 (三)失地農民意願補償金額的影響因素分析 (四)失地農民是否選擇非貨幣補償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五)失地農民轉讓土地傾嚮的影響因素分析 五、案例分析——以三亞市為例 (一)強製徵地所導緻的土地浪費——M鎮工業開發區的案例 (二)廉價補償所增加的交易成本——A、B兩村的案例 (三)土地徵用中村集體的“特權” (四)失地農民不同的“意願”——若乾村民的調查 (五)小結 六、主要結論、政策建議和研究不足 (一)主要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研究不足參考文獻第2章 農村集體土地徵用的經濟學分析 一、導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二)徵地問題的現狀分析及研究問題的提齣 (三)本領域相關研究成果 (四)理論分析和結構框架 (五)數據和方法 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與土地需求的關係 (一)人口因素增大瞭對土地的需求 (二)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産生更大的土地需求 (三)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和房地産過熱加劇瞭土地需求 (四)耕地被大量占用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 三、政府行為與耕地占用關係分析 (一)地方政府在現行投資體製下具有投資擴張衝動 (二)地方政府徵地的源動力來自當前的土地經濟格局 (三)政府違法徵地的“園區”情結及其潛在危害 四、徵地法律矛盾與製度缺陷對徵地的影響 (一)法律的矛盾與土地徵用權的濫用 (二)産權製度缺陷與徵地關係 (三)行政管理體製的缺陷 五、徵地補償問題分析 (一)改革開放後我國徵地補償政策沿革 (二)部分市場經濟國傢和地區徵地補償費政策 (三)市場經濟體製下我國現行徵地補償製度缺陷 六、耕地徵用對農民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對浙江455戶失地農民的調查 (二)對16個省(區、市)2670戶被徵地農戶的調查 (三)調查結論 七、農村集體土地徵用製度改革的框架設計 (一)改革徵地製度應綜閤考慮的因素 (二)徵地製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三)農村集體土地徵用製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八、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參考文獻第3章 我國土地徵用補償標準研究 一、導論 (一)選題的背景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內容和方法 (四)本章結構 二、現行徵地補償標準及其問題分析 (一)土地徵用與徵用補償 (二)徵地補償的理論依據及原則 (三)現行徵地補償標準分析 三、基於公平原則的徵地補償新標準 (一)新標準設計的前提和依據 (二)徵地補償新標準的設計 (三)小結 四、案例分析——新標準的試算與評價 (一)陝西省西安市和商洛市的案例 (二)西氣東榆工程案例 (三)小結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第4章 大連市甘井子區城市化與土地問題研究 一、引言 二、我國土地製度改革的新動嚮 (一)當前的土地政策 (二)土地製度改革的趨勢 三、甘井子區城市化中土地的基本情況 (一)集體土地國有化和農地非農化速度加快 (二)不平衡的城市化 (三)甘井子區各鎮(街道)城市化程度聚類分析 四、甘井子區城市化過程中産生的問題 (一)徵地遺留問題 (二)土地國有化問題 (三)集體資産問題 (四)保險安置問題 (五)農轉居問題 (六)企業搬遷問題五、經驗藉鑒 (一)深圳的“土地直接轉為國有” (二)北京市的作法 (三)上海市的做法 (四)經驗總結六、政策建議 (一)第一類地區 (二)第二類地區 (三)第三類地區 參考文獻第5章 H省SY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製度改革研究 一、問題提齣的背景 (一)SY市概況 (二)SY市土地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三)SY市工業化對土地使用模式提齣新要求 二、SY市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中的農戶意願分析 (一)引言 (二)SY市近年土地徵用與農民的“受償意願” (三)SY市農民轉讓土地傾嚮的影響因素分析 (四)租賃還是入股——農民對兩種土地轉讓方式的態度分析 (五)案例分析 (六)政策性建議 三、SY市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中的企業意願分析 (一)SY市LZ工業開發區概況 (二)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三)企業的用地情況 (四)企業對獲取土地方式的意嚮 (五)旅遊開發區——以SL為例 (六)幾點結論 (七)本節附錄 四、SY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製度改革模式研究 (一)SY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製度改革的必要性 (二)SY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製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三)土地租賃模式 (四)農民土地入股模式 (五)政府利益的保障 (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第6章 土地徵用製度的國際比較與經驗藉鑒 一、土地徵用的法律依據 二、土地徵用的公共利益原則 三、土地徵用的補償標準、範圍和糾紛處理 (一)土地徵用補償標準 (二)土地徵用補償範圍 (三)土地徵用補償糾紛的處理 四、土地徵用程序 五、經驗藉鑒 (一)盡快齣颱《土地徵用法》 (二)必須明確界定土地徵用的公共利益原則 (三)以市場價格為原則確定土地徵用補償標準 (四)土地徵用過程的明晰化,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知情權 (五)建立土地糾紛仲裁機構 參考文獻第7章 國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經驗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蕪湖試點經驗 (一)蕪湖市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的背景 (二)蕪湖市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方案 (三)蕪湖市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具體做法 (四)蕪湖市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所取得的成效 (五)蕪湖市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積極的經驗 (六)進一步開展試點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 (七)小結 二、南海的土地股份閤作製 (一)南海模式——農村土地股份閤作製 (二)獨特之處在於讓農民以土地的權利參與工業化 (三)南海模式的實質:讓農民分享土地部分增值收益 (四)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三、廣東省佛山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做法與經驗 (一)土地股份閤作製與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實施辦法 (三)徵地製度改革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 (四)佛山的經驗及其啓示附錄:調查錶(問捲)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