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丹,北京大学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和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究会会长、英国Languageand Literature期刊编委、欧美JLS: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期刊编委、英美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native Theory顾问编委。出版《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合著,第一作者)等专著,《解读叙事》、《当代叙事理论指南》(合译,第一译者)等译著,在北美、欧洲,以及国内CSSCI源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欧美发表的论文有20多篇被A&HCI收录),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申丹老师是我特别敬仰的一位教授,她是中国叙事学文体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我第一次接触叙事学学习叙事学就是看的申老师的书。老师亦驰名国际,在欧美主流核心期刊上发文数十篇,更多次参与国际叙事学会议。这本书上篇厘清了叙事学术语上的一些矛盾和错误之处,给出了自己的思考,颇有洞见。下篇是八部短篇小说的文本细读,基本上都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不少学术观点和前人迥异,颇多大胆创新之处,且有令人信服的论据支撑。读来不得不佩服申老师文本细读的功力。老师针对叙事学文体学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将叙事学文体学相结合,进行“整体细读”的文本分析方法。八篇文本细读值得反复阅读,是对文本进行整体细读的极佳范例。
评分为了写论文来读这本书,前半本对于我这个不太了解叙事学和文体学的人来说读起来比较吃力,后半本结合文本就比较易读了,总体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
评分小说叙事学,看具体的批评实践比起单看理论著作容易理解多了。
评分中国学者对西方理论的逻辑性解读让人浑身轻松舒适,比起西方本土理论更能抓住并补偿阅读者的薄弱点——迈出80年代的政治批评后扑面而来的各种叙事学术语,中国学者对它们历史性意义的改变和增生和共时性的词汇概念的交叉和混淆。 单是文体和叙事两种概念的区别就足以让学生迈向的更深一层,现代学术界不得不跟进最新研究,语言意义变化太快,上世纪被赋予的意义早已变质。 但在后半部分的实操没看到叙事理论的宏大可能性,也许是申老师对“泛叙事学”还未深入研究。 期待。
评分不是入门书,适合有一定叙述学基础的人看。 主要是为了理清各种术语的界定,同时后半部分结合具体作品来谈。 申丹的书兼具叙述学和文体学两方面,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