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 1897 - 1990),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和21世纪的社会学家。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 灰常地NB - 灰常地NB - 灰常地NB - 作者的观点对社会发展做了定性分析,我觉得这为建立数学模型指明了方向。 从历史上类比地看, 法拉第当年对电磁学做了定性的研究,后来有了数学NB的Maxwell在其基础上建立了电磁方程,定量地研究了电磁学,才让电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 也...
评分一 就这本书本身的内容而言,实际上我认为埃利亚斯和基本与他属于“一代”的社会理论家如福柯、布迪厄等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即在分析所谓“近代”的问题的时候,都在有意与无意间把披着“科学、理性和文明”标签的“现代”给解构的一干二净。篇幅...
评分此书含金量极高.可说字字铢矶了.在附记中部分评注也十分的客观具有参考价值.我这里做部分个人喜欢的段落摘要.部分为情绪性的有好感,部分为十分喜欢他的表达方式.建议对历史社会学和心理发生学有兴趣的人看看此书.对于社会学研究者来说这本就属于必读书目.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关于...
评分forcode:这是李康老师"国外社会学说"的课程作业,中文读后感一篇,我读的是埃利亚斯的社会学经典《文明的进程》,第一卷读了三分之二吧,挺有趣的一本书,读后感和书摘我就录入了五十多条,放在论文的后面吧。本书在豆瓣的地址是: 文明的进程(1):西方国家世俗上...
评分整理笔记下来才发现是多么有趣,流行与时尚?也有点本我和超我的意思,最后谈到幸福“人的社会任务、其社会存在的整个要求与个人兴趣和爱好持久的均衡”,文明尚未结束,它还在形成之中。第一卷的个人行为的文明,生存、社会分工、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依存链条变成需要可靠的、可调节的、可监控的行为加以配合,人的行为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冲动、本能、情绪化的行动逐步为经过调控的、自我强制的习惯所取代,人的每一行动都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中,要瞻前顾后、自我调节。第二卷社会组织的文明,走出分合怪圈:占有土地、暴力和税务的独占,中央领主的统治日趋巩固“垄断的社会化”:王室家族中发展出分工明晰的管理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私人占有逐步社会化,社会阶层到公共再到一个机关,高雅风范与成功条件,人际关系不断分化和整合,同化与拒斥
评分确实有点啰嗦,想找个人与行动网络之间关系的说法,但没找到非常明确的说明。攻击欲和新工具两个部分,一个说情感是被纳入的社会结构框架允许和鼓励的才能存在;一个说由于运输和劳动力的情况不同,在不同的社会里,有权阶层的诞生,有的是由平民上升而来,有的是底层把上中拖拽下来。
评分埃氏大著,可以称为“文明社会的历史发生学”研究。此书精细入微又不离大体,堪与中土陈义宁《隋唐》两书比肩。中人以下,最好从此类书籍入手治学。贸然追寻所谓微言大义,恐怕很难洞悉鞭辟入里之处。
评分确实有点啰嗦,想找个人与行动网络之间关系的说法,但没找到非常明确的说明。攻击欲和新工具两个部分,一个说情感是被纳入的社会结构框架允许和鼓励的才能存在;一个说由于运输和劳动力的情况不同,在不同的社会里,有权阶层的诞生,有的是由平民上升而来,有的是底层把上中拖拽下来。
评分社会学学界大佬的书,看介绍是很多学生做研究避不开的经典范本,之前搜了谷歌学术,被他引次数吓到。作者一生历经坎坷,50多岁才得到讲师资格,本书出得也是一波三折。书分上下两部,上部讲个体文明的形成,读起来比较轻松,下部讲国家的形成,不了解德英法历史的我一脸懵逼,匆匆翻完。太痛苦了。读这书还是了解西方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不然纯属找虐!头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