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纳森•瓦尔德曼(Jonathan Waldman)
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与环境调查记者。生于华盛顿特区,相继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与波士顿大学。毕业后致力于研究环境科学,现为科罗拉多大学环境新闻学中心斯克里普斯研究员。
瓦尔德曼曾长期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户外》以及《麦克斯威尼》等报纸杂志供稿,也曾在网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花费过大量精力。《锈蚀》是他的第一本著作,出版后因其角度新颖、反映问题深刻在美国引发巨大反响,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译者简介
孙亚飞
北京大学化学院毕业,后于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从事生物质新能源相关课题研究。2012年加入科学松鼠会,活跃于果壳、知乎等媒体平台,撰写科普作品20万余字,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安全、环境危机等话题,其中长篇作品《塑料的世界》系列获众多媒体转载,化学史题材作品《你好门捷列夫》也深受读者欢迎,并已出版译作《诗意的原子》。
▼内容简介
锈蚀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被视为“终极毁灭者”。它击落飞机,折断桥梁,撞毁汽车,沉没舰船,毁坏房屋,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美国每年为锈蚀付出4 000亿美元的代价,远超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
在本书中,乔纳森•瓦尔德曼踏遍美国南北,在食品加工、油气管道、钢铁制造、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对锈蚀进行了持续数年的密切追踪。他曾跟随摄影家偷偷溜进废弃的炼钢厂,观察钢铁的慢性死亡;他曾卧底全球最大的罐商,调查锈蚀对易拉罐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他也曾穿越北极,探寻锈蚀对跨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危害;他还曾会见五角大楼最高防锈长官,后者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海军的最大克星不是哪个国家,而是锈蚀!
在这趟险象环生的调查中,瓦尔德曼见证了锈蚀的诞生、蔓延、危害与人类抗击锈蚀的种种艰难。他以新奇有趣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现代世界隐秘的一面:锈蚀的影响无处不在,从我们的流通货币,到我们喝的自来水,甚至决定着我们留给地球的遗产。通过本书,我们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应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铁会生锈。教给我这一课的不是初中化学老师,而是童年跟小伙伴在草丛中“寻宝”拾得的铁片,是攀爬围墙跌落时蹭得满身的锈红,是老宅殊难打开的锁。不过,这一切都存在于记忆中,现在的都市人似乎鲜少接触赤裸裸的铁锈:物品更迭太快、新材料太多、纵需除锈也不劳我们挂心。所...
评分看了封底的推荐,我以为是本很棒的科普书籍,可惜我失望了。 这本书几乎没有“硬”的科学知识,它没告诉你锈蚀的产生、原理、危害以及人们如何使用各种手段对抗它。取而代之的是,这本书实际上通过10个故事讲述了人们对抗锈蚀的历史,过去和现状,以及对于整个对抗锈蚀行业的叙...
评分世界的模样,既在每个人的眼里,又不在任何一个人的眼里。我们从未留意到某些事物,它们虽与我们同处在一个时空,但它们内里微妙的变化过程,仿佛就像在另一个与我们同规的平行时空一样。作者通过种种案例,数据和历史,展现了这个"平行时空"的存在,那就是"金属的锈蚀世界"。 ...
评分 评分铁会生锈。教给我这一课的不是初中化学老师,而是童年跟小伙伴在草丛中“寻宝”拾得的铁片,是攀爬围墙跌落时蹭得满身的锈红,是老宅殊难打开的锁。不过,这一切都存在于记忆中,现在的都市人似乎鲜少接触赤裸裸的铁锈:物品更迭太快、新材料太多、纵需除锈也不劳我们挂心。所...
氧气的撕咬. 通往天堂的桥...
评分有关锈蚀的几个故事,真的是故事,笔法像文学故事一样松散,易拉罐那一节前一半很有趣,后一半就是记者常见的毛病了感性有余,逻辑不足
评分好看的书,自由女神像清理,你不知道的易拉罐背后的故事,石油管道的智慧猪,拍摄伯利恒的摄影家~几个主题与相关人物描写生动,读时会脑补一些人物的画面,翻译的很好(不会英文的读者感受????),语言流畅有趣~~读完十分好奇我国的石油管道怎么清理?桥梁和轨道是不是也用上了不生锈的塑料?是不是也有锈蚀工程师?
评分一半案例很精彩,篇幅能减少一半就完美了
评分关于锈蚀问题的科普书,但是干货有限作者废话较多,叙述逻辑线也很诡异,历史时间线前后不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