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学大师朱光潜35岁时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其经典代表作《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和早期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朱光潜以感性的文笔和理性的精神,探讨了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将哲学般难懂的美学写得深入浅出,本书一经出版,便成为80多年畅销不衰的经典美学作品。
当你为一些事缠得心神不宁,当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一丝阳光,当你觉得生活不快乐,请翻开这本书,听朱光潜解读青春的迷茫、挫折、爱与美,领略大师指出的生活妙谛——过情趣化的生活,过艺术化的人生——这既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美化生活的根本良方。
【经典语录】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竹篱瓜架旁的黄梁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慢慢走,欣赏啊!
【编辑推荐】
★纪念朱光潜诞辰120周年全新修订精装插图典藏版。
★美学大师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送给年轻人的美学入门书。
★以1932年民国开明书店版本为底本全新修订。
★原汁原味展现一代美学大师精妙的语言特色和思想精华。
★精选世界美术名作,为您带来至美的视觉享受和不一样的高雅的阅读体验。
★为您解读青春的迷茫、挫折、爱与美。只有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畅销80年,一版再版。被誉为青少年净化人心,美化人生的经典之作。
★夜深人静时,读一本朱光潜,让内心变得宁静一些、纯粹一些、充实一些,脱俗一些,从而找到内心深处的自己,活得从容高雅,变得更美好。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早年留学欧洲,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执教,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被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朱光潜一生硕果累累,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西方美学史》等。他的文笔优美流畅,人生态度活泼平和,兼具感性和理性之美,被视为永远的青年导师和美学启蒙者。
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80年前朱先生已经讨论过装逼的问题了。 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上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沉浮,心里没有天光云影,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是...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是在近期的阅读计划之外的。翻开书页后,本以为会是一次艰涩深奥的学习过程。没想到老先生用朴实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把我带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抽象世界。 难以想象如此飘渺的话题可以被这样系统、严谨地归类,读来娓娓动人、深深沉...
评分你不能改变世界,世界也无法修改你。 朱光潜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式人物,1936年出版了这个小册子《谈美》,内附,基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以及西方文化的介绍与研究,这部融汇中西的美学正成为我国美育教学以及文学作品中具有开拓性的地位。正是所向的那种老...
评分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原版的《谈美》我从图书馆借回来,已经读过两次了,也都相应做了笔记。这次,我是自己买了一本回来,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收藏,值得常读。 内容提要: 卷一,无言之美。主要论述了美的“来源”...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是在近期的阅读计划之外的。翻开书页后,本以为会是一次艰涩深奥的学习过程。没想到老先生用朴实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把我带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抽象世界。 难以想象如此飘渺的话题可以被这样系统、严谨地归类,读来娓娓动人、深深沉...
人生的意义应该赋予两个目的,追求肉体黏附灵魂的极致的享受,感官宇宙触及尘埃的绝伦的美妙。
评分慢慢走,欣赏啊!全书最有感触的莫过于这句话,人生是处处有风景的旅途,确应慢慢走,一路欣赏。
评分老朱前言里说道“我在这里只是向一位亲密的朋友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 一开始嘛,的确是这样。可谈着谈着,突然又变成了“向专门研究美学的人说话”的感觉,“免不了引经据典,带有几分掉书囊的气味。”???? 书里关于美学的理论不少含有哲学意味,有些能看得懂,有些则迷迷糊糊。???? 不过整体读起来还是觉得很好,道理讲得很通透明白。 例如讲到“移情作用”时,老朱举了听音乐????的例子,“音乐的命脉在节奏”一句话点透本质✨音调本是物理的而没有人情,我们之所以会觉得音乐富有“人情”,是因为节奏的长短、高低、急缓、宏纤不同,进而引起我们心力的活动不同,当我们把心力活动的情感外射到音乐上面,音乐才有了悲喜????
评分惊喜
评分细细读,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