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4月齣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並留校任教,從事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係教授。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文學概觀》(與人閤著)、《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傢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與人閤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文學與曆史敘述》《材料與注釋》《我的閱讀史》等。
本書收入洪子誠教授新近撰寫的22篇文章和1篇訪談,分為“讀作品記”和“文學史問題”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基於個人閱讀體驗及研究經曆,選取瞭十餘部(篇)有啓發性的中外文學作品或重要文論進行討論,第二部分的文章更偏重於從文學史角度進行概括性論述,討論如文學性、俄蘇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當代的文學製度,以及當代文學史研究中的史料等問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洪子誠老師,我的偶像,他的書必讀。嚴謹認真謙遜的學術態度,因為被指齣作品中有錯誤,責怪自己缺乏嚴格態度(如果老師沒有嚴格態度,真的沒人有瞭);在文人的理想之外,能夠對社會事件發齣屬於自己的有態度有力量的聲音,讓人覺得可靠信任。理想中的學術人的代錶。《讀作品記》,令人開闊視野,思維發散。
评分洪老師時時反躬自省的態度一直是我所欽佩的,讀的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的巨大不足,還需努力啊!
评分熨帖而飽滿的讀法、寫法,背後是敏感而正直的心
评分有一些疑惑,但我喜歡字裏行間的剋製、真誠和正直。
评分過氣文學愛好者的福音。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所討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能算是一流文學,然而它們的確對八十年代發生過直觀影響,或自身就代錶瞭八十年代的一個麵嚮。要以現在更先鋒或曰深刻的理論去批判它們是很容易的,但是洪子誠的做法卻是嘗試發掘這些被當代人忽視的作品自身的生機和能量。在方法論上講“同情之理解”很容易,但是操作起來,可能比培養單純思辨能力的難度更高。文學史部分的幾篇都值得一讀再讀瞭,卓絕的問題意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