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是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受到黑泽明和戈达尔钦佩激赏的导演,本书是阿巴斯首部记录电影创作的文字作品,也是其一生导演历程与人生之路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的诗意电影沉思录。
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巨匠的一致推崇。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何处是我朋友家》《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等作品均获国际大奖。
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艺术应该是给人生以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而不是对人生亮出虚无主义的冷冰冰的魔鬼的拳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这本《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是伊朗导演阿巴斯的首部文字作品,去年他的去世引起了圈内的轰动,他的电影作品《樱桃的滋味》更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
评分 评分阿巴斯十部长片,看过六部,其中3部五星最爱,2部四星,1部无感。这本书并不完全算他的作品,鲜少记录他的哲思,他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电影过份解读,因为这只是一个电影制作坊的笔记而已,其中有些太过片段话的“名言”因为缺少上下文而显得无力,我试图从碎片里整理出阿巴斯的导...
评分 评分阿巴斯谈的不只是电影,当然电影拍摄的细微经验也都非说教而是启迪的方式相授,更多的是艺术创作的本质,以后可以再读一遍
评分慷慨的阿巴斯,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阿巴斯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智慧的启迪——总之我是被启迪了。今年读过最棒的书,受益匪浅。
评分2018.7.2-7.4 读完《特写》再读这本《樱桃的滋味》,灵魂深处的震动,极私人的隐秘体验,恨不能手抄全书,以徒手苦役来回报这份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评分阿巴斯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质朴纯粹的亲近感。对于诗性的理解贯穿了他对电影、摄影、诗歌乃至生活的态度。诗的棱镜功能提供了一种复杂性,每个人都在棱镜中投射自己的幻想,它可让你重新认识自己,也可引导你探讨一些无法公开讨论的东西,创作者只应负责提出问题,留白的神秘性自会推动观者和创作者双方的想象和思考介入,这种模糊性和开放性带来的复杂(也可以称为是广阔)便是阿巴斯钟爱的诗性语言。好的诗歌字字珠玑,以简为美,他的电影理念也一直在遵循着这种极简主义,但也像撰诗一样,电影背后必然也处处隐藏着创作者精心布置的诡计(这或许才是最难的)。关于审查制度,抱怨的中国电影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下阿巴斯。“只有将我们囚禁的东西,才能让我们自由”。很理解也很赞同阿巴斯的理念,但同时拥有勇气、勤奋和诡计的“诗人”却凤毛麟角。
评分好喜欢,在我心目中可以和《雕刻时光》并列了,老塔和阿巴斯都追求“诗性”,但是两人的路径截然不同。在老塔的电影里,诗性是高度抽象化的,它无限度地逼近对于尊严、神圣与纯洁的考量,而在阿巴斯这里,诗歌就是伊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哲学,诗歌存在于广播、墓志铭、老祖母的口中,存在于那些“自己都觉得不值一提”的小事里。阿巴斯教会我“听电影”,如果没有这本书里的提示,我在初看《橄榄》、《生生》等电影时不会去谛听狗叫、汽车发动的声音,也教我会去捕捉和等待一扇没有推开的门背后的期望,甚至教会我领悟“车”作为最佳思考载体工具的意义(《樱桃》、《橄榄》、《如沐爱河》里,车内谈话占了很大比重)。阿巴斯的思考是从电影的身体里天然长出来的,不是用术语修辞嫁接在视听之上的假肢,对于后者,他大概会评价道:“又一个抽象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