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人類學 人類學 民族誌 文化研究 非洲 anthropology 文化 南島
发表于2024-12-22
依海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在這裡,一個人如何被定義?他們如何思考認同?
斐索人的認同無關歷史、血緣,或其他文化特徵,當下的行為纔是關鍵。
馬達加斯加西南部有一群說南島語,住在海邊,以海為生的斐索人(Vezo)。一個理想的斐索人要會做一些與海有關的事情(但不需全部都會),例如遊泳、到林中砍樹造船、行舟(這包括瞭劃船、操帆、掌舵,以及通曉洋流波浪知識)、捕魚(蝦)、識魚、食魚、賣魚等;最重要的是得住在海邊,因為這對一個人的行為、思考方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這些行為會在身體上留下斐索的印記──走路的方式、手上的繭、腰上魚線的磨痕;但如果你沒有持續這些行為,斐索的印記便會逐漸淡去,一如斐索認同。
所以,斐索人的認同是什麼?不同於一般族群以「血緣」、「祖先」、「歷史」,或是由此衍生的一些文化特徵作為認同標準,斐索人強調的是當下的行動。一個白人人類學傢跟一個剛齣生的當地孩子一樣,都不是「斐索」,但也都可以成為「斐索」;「斐索」即是他們所做的事,斐索身分認同是一種行為、而非一種存有狀態,一個斐索人的重點不是他是什麼、或他成為什麼,而是他做瞭什麼。
這是一本斐索人的民族誌,簡單地說,就是一本關於斐索人怎麼吃、怎麼捕魚、怎麼造船,他們關於經濟的想法(不是很重視賺錢)、婚姻的態度(結婚隻要幾瓶酒就可以),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歷史,如何麵對生與死的差異。
人類學傢透過田野中的活動參與,與斐索人對話「如何纔是斐索」。
該如何思考認同?學術上將認同研究分為根基論和建構論兩大派別,根基論強調血緣、祖源、宗教、語言、習俗,背後有生物性繼承的預設;建構論則強調族群邊界的重要性。然而兩者都有「文化」的問題──根基論將文化本質化,建構論則將文化邊緣化。本書從當地人的觀點齣發,以人類學視角分析認同的在地文化機製,反省認同理論的西方中心偏見,展現人類學民族誌的獨到之處。
推薦記錄
「任何對族群或認同有興趣者都必讀……少數能結閤冷靜分析與溫暖描述的書。」──蘭貝剋(Michael Lambek,研究馬達加斯加的人類學者),《美國人類學傢》書評
「馬達加斯加從殖民時期以來一直被18-22個官方認定的「族群」(ethnic groups)框架所侷限,族群政治、甚至經濟發展想像都無法脫離此魔咒,本書的研究恰好提供另類的思考,批評瞭上述族群論述中的西方中心主義。」──韓森(Paul W. Hanson,馬達加斯加的研究者),《美國民族學傢》
「在馬達加斯加脈絡下優美打造齣來的民族誌」──米德頓(Karen Middleton),《非洲研究》期刊
作者簡介
俐塔‧雅斯圖堤(Rita Astuti)
俐塔‧雅斯圖堤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係,專長為認同、親屬、性別、認知人類學、發展心理學、跨文化研究等。她長期研究馬達加斯加的斐索人,自1987年起多次進行田野工作。《依海之人》為其最知名的學術著作,奠定其在認同與民族性(ethnicity)研究的地位。雅斯圖堤近期的研究主要以認知人類學為主,她重返馬達加斯加,以新的研究設計,包括與心理學傢協同跨領域研究,探討斐索人的各種認知概念,並進行不同文化間的比較,重新檢討西方人類學、心理學的概念、理論和預設。
譯者簡介
郭佩宜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芭樂人類學》(左岸齣版)主編。
長期深耕所羅門群島民族誌,推動颱灣的大洋洲研究,從「比較南島」觀點,與颱灣原住民研究對話。研究主題包括歷史人類學、法律人類學、地方貨幣、地景與地方、人類學方法論等。
心理學的視角,不斷對vezo進行話語分析,人類學的田野方法,試圖解構完整的人,觀察社會組成與發展的脈絡。“過去不會成為曆史,因為透過每日點滴,重新塑造瞭人是什麼。”觀點有趣,錶達囉嗦。三星半
評分清晰明朗的民族誌,翻譯文筆文采都很棒!上半部分講的是斐索人的族群認同,認為行為即認同,是一種非類屬性;而下半部分是講繼嗣和喪禮,一個人生的時候有很多親屬,但死後隻能歸屬一方,是一種類屬性。斐索人不關心曆史,也不在乎過去,嚮生而生,嚮未來而生。
評分清晰明朗的民族誌,翻譯文筆文采都很棒!上半部分講的是斐索人的族群認同,認為行為即認同,是一種非類屬性;而下半部分是講繼嗣和喪禮,一個人生的時候有很多親屬,但死後隻能歸屬一方,是一種類屬性。斐索人不關心曆史,也不在乎過去,嚮生而生,嚮未來而生。
評分很晴朗
評分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今天跟泰雅族同學討論瞭很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依海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