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清教徒如何幫助基督徒經歷神? 廖炳堂博士
1. 我們為何需要清教徒靈修傳統?
現今是一個渴求經歷上帝的時代,卻也是一個對「客觀真理」充滿懷疑的時代,對聖經真理也不例外。基督教也彷彿某程度上重返到中世紀西方教會的光景︰充斥著林林總總之屬靈經歷的故事︰真實的、浮誇的、難辨真假的;正統的、偏差的、近乎異端的,令人眼光繚亂。但不少信徒只樂於聆聽和傳遞這些故事,多於關注分辨真假虛實、並如何按聖經詮釋其中意義。中世紀的經驗是︰很多「聖人」的神蹟故事不但是誇張失實,有些「聖人」的存在甚至是虛構出來的,但不少聽到的信徒都抱著造就自己和造就他人的心態,不加思索便接受,並繼續以訛傳訛,散播迷信!
誠然,每個時代的基督徒都應該有直接和神交往的經驗。宗教改革家除了強調純正真理(因信稱義)之外,同時強調信徒皆祭司,即可以信徒不經人間的中介(耶穌是人神之間唯一的中介!),而直接與神交往。但我們需要的是屬靈經驗,應該是真實沒有誇飾的、並合乎真理、即在救恩中應許的全方位成聖經驗︰自然的和超自然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神祕的和日常生活的、被動的遭遇和主動的學習等等,清教徒在這方面正是我們很重要的屬靈導師!
2. 清教徒著作有何幫助?
清教徒靈修著作通常都有很強的釋經及教義基礎,但同時重視這些真理如何能點燃人對上帝的愛、生命的活力和事奉的熱誠。清教徒主要的靈修特色是以真理推動人的屬靈情感。
以巴克斯特的靈修經典《聖徒永遠的安息》為例︰巴克斯特一生體弱多病,年輕一次病危中,他發現最能給他安慰和力量的,就是把所有有關天堂的真理用信心仔細默想。後來神恩待他活了過來,他便將這些默想的內容及方法寫下,帶來他牧區的大復興,後來更成為了十七世紀英國重要的基督徒領袖。
巴克斯特認為將來天家既然是信徒與神面對面團契、不再有痛苦和罪惡的困擾、可以和所有愛主的聖徒歡聚、永遠享受神創世以來為我們預備的福樂的地方,靠聖靈用信心仔細默想,應該會帶來預嚐的喜愛(love)和渴慕(desire)。如果我們確信天家是所有蒙拯救的人必然達到的目的地時,心中便會產生確切盼望(hope)的熱忱。如果我們確認人生是回歸天家的朝聖旅途,雖有苦罪相纏,但有神足夠有餘的保守恩典,心中便會產生不斷奮進的勇氣(courage)和毅力。當信徒明白人生是匆匆客旅,世上的日子如飛而去,抵達天家的日子也愈發接近,最後產生的情感是喜樂(joy)。
巴克斯特在著作中教導了多項有助默想的方法,使已知的真理能產生情感上的沖擊力,包括向自己的心講道(提問、勸說、鼓勵),用世間事物之五官經驗類比想像無限完美的天家(美麗的大自然、悅耳的音樂、美味的食物、怡人的香氣、最感動人的親情愛情),和不斷短禱求恩等等。
清教徒的默想不是靈意解經,也不是主觀的投射聯想,而是基於釋經、運用五官默想,由信進入愛的旅程。他們所追求的不是神祕經驗的喜樂(他們相信這是神主權對個別人士的恩典,信徒不應強求),卻是將真理活現眼前的喜樂,他們稱之為信徒在靈裡理所當然的喜樂(rational joy)。
換言之,他認為默想天家福樂的屬靈果效不是神祕經歷,而是使信徒對賜永生的神更加感恩和敬愛;也塑造他們屬靈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嚮往天家、輕看今生的享受,熱切追求成長和抵抗試探;又帶來屬天的安慰和喜樂,堅固信徒殷勤事奉的心志;而鮮明清晰的天家盼望,能使信徒更毅力面對今生「至輕至暫」的苦難和不平。
3. 邀請你進入清教徒之靈修體驗︰
在本書中,被稱為現代清教徒的巴刻教授將會化身為你的屬靈嚮導,以生動及深情的筆觸為你描繪出多位主要清教徒領袖的心靈世界,述說他們在充滿憂患和挑戰的時代處境中,如何活出感人的生命見證,並介紹他們留下的一些重要靈修著作,指引當代和歷代的信徒如何在不同環境中繼續與永活的上帝同行,經歷祂救恩的大能和豐富。
此外,對於願意親自閱讀清教徒靈修原著的信徒,我在此引介一些網上資源,希望更多人可以直接品嚐這個福音信仰值得引以為傲的屬靈傳統︰
巴克斯特的《聖徒永遠的安息》(簡要本)︰古舊福音網,http://bit.ly/2aRFwU6
Baxter’s Saints’ Everlasting Rest (abridged version): The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http://www.ccel.org/ccel/baxter/saints_rest.html
佈雷克《改革宗靈修系統神學:基督徒理所當然的侍奉》,http://bit.ly/2aVBf3n;例如第三十七章:屬靈的喜樂;第五十九章:敬畏上帝;第六十四章:滿足;第五十七章:愛上帝;第一百零三章:關於永恆的榮耀等等。
有關清教徒之網上中文資料︰http://www.fundamentalbook.com/puritans.htm及http://old-gospel.net/內之欄目︰
古舊福音書籍-“拿起來讀”
靈修佳作
禱告生活
飛躍工作間
馬太亨利聖經注釋
Online Puritan writings:
http://www.puritansermons.com/toc.htm ;
http://www.puritanlibrary.com/ ;
http://www.romans45.org/puritans.htm
前言:委身的方向
如果今天你得到一本注明屬於靈修類,或是在圖書市場上被歸為靈修類的書籍,相信你絕對不會認為,這樣的書中會包含與釋經相關的教義性或歷史性的講章或論文。今天包含這類內容的書籍從不會被歸入靈修類作品,而那些自稱屬於靈修類的書,一般情況下其內容只是關於日常生活的默想和禱告,除此以外並沒有其他所指。這種現象難道不是很正常嗎?然而在我看來卻非如此。
這樣的現實在我看來,實際反映著信徒普遍對何為「委身上帝」持人本主義,且日漸膚淺的理解。與許多歷史上的基督教專有詞語一樣,「委身」一詞的含義今日也被稀釋並庸俗化了。人們現在可以隨意地將它與任何主題聯繫在一起,你可以聽到人們將這個詞與自己的配偶或孩子放在一塊兒,或是與某人的事業聯繫在一起,然而你卻很少聽到人們需要向上帝委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我們不再像屬靈的先輩那樣委身上帝了,還是我們將自己的委身掩飾成了一種前人從未體驗過的形式了?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今天我們對於靈修一詞的理解已經被大大簡化了。然而在以往它卻意味著信徒完全投靠仰賴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盡心、盡性、盡力地愛祂、忠於祂;並以一心一意地讚美上帝、討祂喜悅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此外,委身還有一層內涵,即信徒渴慕從聖經的教導與解經中獲取那屬天的智慧。證道與委身曾經有著密切的聯繫:牧者忠於聖經的教導,讓會眾獲得了那唯一值得全然信靠、默想並實踐的真理。與此同時,所有委身基督的信徒也都對本於聖經的真理傳講充滿了渴慕,他們深知惟有如此自己的生命才能被塑造成形,從而在與上帝親密相交的同時,也能與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身邊其他所有的人建立起美好的關係。
這種以牧者的釋經為基礎,鼓勵信徒委身上帝的著作,在過去曾讓無數的信徒極為熱衷,司布真(C. H. Spurgeon)當年的證道文就是一例,他在四十餘年的教牧事奉中致力於向世人闡明基督的救贖之道,其相關的論述涵蓋了教理要義、信徒倫理、屬靈生活的各方面;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關於聖經的注釋也完美地結合了他對基督徒生命實踐全面而深刻的討論;此外,我們還能在許多清教徒講道性質的作品中看到這類例子。在本書中我將向讀者推薦其中幾部經典著作。
難道我們可以將司布真的證道文、馬太.亨利的釋經巨著、斯蒂芬.查諾克(Stephen Charnock)關於《上帝的存在與屬性》(The Existence and Attributes of God)的浩繁證道,以及其他與之類似的清教牧者的釋經著作稱為靈修著作嗎?我想大多數人不這麼認為,然而我卻堅持所有人都應如此重新對靈修著作進行定義。在我看來,靈修著作真正的宗旨就在於指向委身上帝。因此我請本書每一位讀者從一開始便將清教牧者的書當作教導信徒如何委身上帝的靈修著作來看待,同時我也盼望著你在讀完本書之後能夠確信事實的確如此。最後,如果本書也被看作一本介紹其他靈修著作及其作者的靈修作品,那將是我最大的滿足。
第一部分:仍在發光作鹽的清教牧者
第二部分:七位清教牧者
第一章 亨利.斯庫格爾:《人靈魂中的上帝生命》
亨利.斯庫格爾(Henry Scougal)在短暫的一生中蒙神使用,活出超越年紀的成熟與智慧,他的著作更造就了後來十八世紀信仰復興偉人懷特菲爾(George Whitefield)。這位年輕的牧者在書中竭力關注人的內在生命和美德,所傳講的信息為信仰復興運動埋下種子。
第二章 斯蒂芬.查諾克:《被釘十架的基督》
清教牧者大多好學不倦,專注神學,其中有不少更著有長篇且深入的證道文,但這些論述與今天信仰意義被矮化的世代,似乎顯得格格不入。儘管如此,巴刻認為斯蒂芬.查諾克(Stephen Charnock)的著作嚴緊豐富,值得我們深思細嚼,重新抓住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部分。
第三章 本仁約翰:《天路行者》
有人將本仁約翰(John Bunyan)繪畫得嚴肅凝重,亦有人畫出他柔和近人的一面。無疑他是一位魅力非凡的傳道者,憑著上帝的恩賜勸人歸主,牧養信眾,著書無數,當中不乏以形象化的描述教導屬天真理,如《天路歷程》一類的寓言寫作,而此書正正與《天路行者》有密切的關係。
第四章 馬太.亨利:《敬虔生活的喜樂》
過去清教徒視為理所當然的信仰基礎,在今日後現代主義盛行的世界已大是不同。懷疑取代了真理,當下的享受高過永恆的滿足。我們又應該持怎樣的屬靈觀念,才能明白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講述的這種真正的喜樂呢?
第五章 約翰.歐文:《治死罪》
約翰.歐文(John Owen)讓人看見罪怎樣潛伏於人心以至人如何對付罪。對巴刻而言,此書在他的屬靈生命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他以個人見證指出今日的教會缺乏了什麼教導。
第六章 約翰.弗拉維爾:《保守你心》
默想對清教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操練。人心中所想的反映著人的本性,或善或惡,都看在上帝的眼裡。約翰.弗拉維爾(John Flavel)在本書中說明了內在操練的重要,以致信徒能夠時刻意識到魔鬼的引誘,明白屬靈生命無捷徑可行。
第七章 湯瑪斯.波士頓:
(一)《得人如魚的藝術》
今日,基督教世界有時會誤解了悔改歸信的過程,以為短短一個佈道會便改變了整個人的生命,卻忽略了其他重要階段。到底怎樣才可以得人如魚?清教牧者的福音事工有什麼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鑑?
(二)《人生必經的崎嶇挫折》
面對人生的崎嶇挫折,我們可以怎樣做?在這些必經的困境中,上帝要我們學習什麼功課?我們可以怎樣預備自己,當面臨困境時不至於失望?湯瑪斯.波士頓(Thomas Boston)在此書詳細講述信徒應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所遭遇的苦難。
(三)《悔改得生》
此書集合波士頓對信徒悔改這個主題的教導,那麼在他筆下的屬靈世界又是否與今日信徒所理解的一樣?什麼是真正的悔改?我們對三位一體的上帝有沒有整全的認識?
第三部分:清教牧者中的兩位楷模
第八章 威廉.帕金斯:清教先驅
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是清教運動其中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後世清教徒的作品中更是經典。這位清教先驅是一位怎樣的牧者?他的講台與輔導的服事如何影響人們,又吸引人歸主?巴刻特別向讀者介紹帕金斯多本著作和引述他的講論,盼望讀者從新思考當中對今日信仰群體的啟示。
第九章 理查.巴克斯特:全面的事工開拓者
在清教徒的時代,為持守信仰受苦並非希奇的事。理查.巴克斯(Richard Baxter)特即使疾病纏身,又受到多方逼迫,他的服事仍然是很有果效的。這位清教偉人是怎樣地看重上帝的福音事工?他的一生正是活活的見證。
後記:清教牧師的道路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