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栩(狗子),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曾在报社、杂志社、电视台任编辑、记者。干过摄像、报刊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笔名狗子一是为了表达对那些称为狗子的混混儿们的尊重,二是厌恶流行笔名中的那种“文雅”。
唐大年,1968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
张弛,1960年出生于沈阳。1979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我们都去海拉尔》,短篇小说集《夜行动物馆》,随笔集《像草一样不能自拔》《另类令我累》《发乎情,止于非礼》《错觉悟》。主编作家食谱《西红柿炒自己》《醋也酷》《北京饭局》,电影文集《灰化肥会挥发》。导演电影《盒饭》。
《别•散》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图文随笔集,图与文并没什么紧密关联。张弛、狗子、唐大年三位作家是文友更是酒友,他们从诗酒人生中萃取出人生感情,希望一场场宴席散掉后,人别散。
如唐大年在序中所言:“再一次,双关或者边缘显示了力量,人们嚷着别散,同时也是别、散。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还有比这更深的无意义吗?”
三位作者人情散淡,文笔练达,谈饮酒、谈姑娘、谈电影,无不洒脱奔逸,大有魏晋名士风骨。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乐享日常里难被人察觉的趣味。
编辑推荐:
1、 一部与众不同的随笔集,图与文都是三位笔者生活的写照,却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融汇到一起,聚成百态人生。
2、 碰杯而饮,谈姑娘、谈电影、谈生活、谈过往,谈天说地,不失洒脱奔逸。
3、 三位性格迥异的文学老顽童聚在一起,谈文论道,畅聊古今,那些过往的、流逝的、遗失的都在这里诉说。
4、 笔锋老练,酒是陈年香,文是沉淀的美。
北京作家张弛、狗子、唐大年合作出了一本书,叫《别•散》。名字挺非主流的,其实他们本身也不同于献身于作协、常奏主旋律的主流作家,而喜好剑走偏锋,游走在文学的边缘地带。 一场酒局散了之后,唐大年给张弛和狗子拍了一张黑白照片,结果他们一致认为拍得传神。狗子说,...
评分话说看到这样一本书,是抱着对不同人生,不同角度,不同态度,甚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领域的好奇与探索之心。而果不负我望,这几个老愤青,这样说似有不尊的嫌疑,然作者们这样无谓的人生,该也是不会与我计较的吧! 对于这几位作者,于我是不了解的,以致看到狗子有粉丝,我还...
评分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别·散》,是不要分散?还是既有离别,也有分散?佛曰,“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别”字一起,便有了执着心。“别”心一生,于是离离散散,分分合合紧随而来。 三个六十年代出生的...
评分可以说是读起来让人寒风凌冽的书,都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这本书却是三个大叔人到中年聊发少年狂的呐喊。即使全书三个人的行文都很克制,但是依然有些许剑气直透人心,那是怎么也遮盖不住的。 本书的起源有交代,在一个夜黑风高的老北京胡同,三个人酒足饭饱成兴而归,其中为两...
评分北京作家张弛、狗子、唐大年合作出了一本书,叫《别•散》。名字挺非主流的,其实他们本身也不同于献身于作协、常奏主旋律的主流作家,而喜好剑走偏锋,游走在文学的边缘地带。 一场酒局散了之后,唐大年给张弛和狗子拍了一张黑白照片,结果他们一致认为拍得传神。狗子说,...
对于热爱啤酒的人,狗子的书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评分喝酒喝出来的一本书,三人三色,张弛的博物,唐大年的照片和追忆,狗子的醉生梦死,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十分有趣。
评分每次看张弛老师的文字,大酒,游玩,就好像与他们身边的朋友一同经历了。
评分尽量别散吧。果然还是最喜欢看狗子写的部分。
评分三个中年人的人生感悟,可贵的是从文字里透露出来的风骨,很有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