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并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创系主任七年。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近年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觉醒》、《身体美学》、《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独六讲》等畅销书。
这些“手帖”──文人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时具有“私密”、“随性”却又极为贴近“真实”、“率性”的文体。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评《南朝岁月》 文/蓦烟如雪 也许是惊鸿一瞥的美,让我们剥离了历史的尘封,翻开了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晕染的墨迹,经过岁月的淘洗,亦没有失了风骨,反而在赏析中注入了光彩,是什么人让手帖复苏了鲜活,是什么人让我们领略了魏晋南北朝的独特之处。是他——蒋勋,他的作...
评分在中国恢宏的通史里,也许魏晋南北朝只不过是一个不够光鲜处于历史尘埃角落里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魏晋风流的时代,或许手帖,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不过是角落里无人赏的墨迹,却光华了这个朝代的风骨,蒋勋先生就从这样一卷卷手帖开始,带我们开启了魏风晋骨的恢宏却尘封...
评分中国的书法是一方独特而美的天地,经千百年流传而不衰,不仅令书家及爱好者沉迷其中乐而忘返,就连完全不懂书法的人也赞叹有加,甚至没学过汉语的外国人也惊叹它的气韵流动、顾盼多姿。书法,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与我们的结缘。时光流转,朝代兴替,甲骨文、...
评分2013/02/13 前半月偶從書架上看見,隨手翻閱,也許是聽了「蔣勳看王羲之」,忽然懂了其中的興味。 它講的不是書法藝術,不是歷史,沒有章法,更像日記,講的是蔣勳自己對南朝文人生命型態的心事。 為此,我特別看了一下魏晉南北朝的顛沛流離,也許,還更該去看看世說新語。 這...
蒋勋老师堪称升级版于丹了。勉强读完了。
评分水得很,有些句子翻来覆去写好几遍,又以游玩抒情强行攀扯南朝凑字数,然而依然颇多空白,心疼树木,世说新语故事不少,书法反而不多,虱目鱼肠,火箸画灰《平复帖》作者陆机有争议,王方庆献出王家二十八人墨迹十卷给武则天,武后制摹本后装裱原件归还王家,后经火灾仅存一卷称为《万岁通天帖》,中冷无赖,快雪时晴,双勾填墨,以淡墨勾勒轮廓,以发丝极细线条填墨,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殷浩书空咄咄,
评分听说你声音有磁性,只是把讲座录音变成书的时候能不能该删的删该改的改?搞得现在尼玛看本你的书还要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发现了丢脸。
评分蒋勋讲书法的书一直都是入门普适级的,单看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但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审美体验,没有那么客观,理论性也不强。九州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实在不好,有错别字,最过分的是,到底“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出自于谁口都没搞清楚,章头写的是王羲之,章内又写王徽之,实在误人子弟。而且排版混乱,读起来不流畅、不感口。
评分颠来倒去就是那几个观点,扯了一大堆的虱目鱼和日本人,到底喜欢蒋勋的都是些什么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