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詹姆斯·伍德 文学评论 文学理论 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研究 小说研究 英国
发表于2025-04-12
不负责任的自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二部文学批评集,曾入围“美国图书评论奖”,这本书再次确认了他的卓越,证明了他不仅是现当代小说的敏锐判官,还是高明的鉴赏者。
在这本文学批评集中,伍德通过对当代炙手可热的欧美纯文学作品的评点,饶有 趣味地讨论了“文学与笑和喜剧”这个很少有人触及却颇具价值的文学命题。
在这24篇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文章里,他举重若轻地将文学经典和文学现场联系起来,既折射了他对文学经典的百科全书式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最受热议的当红作家——如弗兰岑、品钦、拉什迪、德里罗、奈保尔、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和汤姆•沃尔夫——同样迫切且不无见地的看法。
本书收录了詹姆斯那篇攻击“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从而引起争议的著名檄文。对于任何关心现代小说的读者来说,《不负责任的自我》都是必读之物。
同时身为批评家、学者和作家的詹姆斯•伍德,其文学批评几乎完全摆脱了学院派“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他更多地是以一个创作者和专家读者的角度,演示如何成为一个眼光毒辣的专家级读者,如何避开写作的重重雷区,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作者。因此,自其第一部文学批评集问世以来,近20年来始终为全世界新锐作家、文学批评者、文学爱好者所信任和追捧。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 ),英国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断脉》(1999)、《忤逆上帝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小说机杼》 (2009)、《私货》(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
译者简介
李小均 ,1973 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在西方的目光下》、《攫权》、《语言与沉默》、《薇拉:纳博科夫夫人》等。
作者为英语文学学习者展示了一篇有价值又好读的文学评论是什么样子的:有观点有态度又不会沾沾自喜,铺论点论据精确到作者用词,有引经据典又有对照对比,语言幽默犀利,态度中肯明确,虽然很多讲到的现代作品没有读过,但是仍然被作者讲得心服口服,太有趣了。
评分詹姆斯·伍德的观点过于飘逸而文字之间又相当密集。在闪亮的金句名言之下,如果没有同厚/广度的阅读履历,还蛮容易迷失在他绵密的形容和横生枝节的破折号之中的,会独见一片迤逦辞藻之屋,而后四目茫然,在有了对应经验后重读才会有点读唐诺的逍遥洒脱。
评分伍德距离奥尔巴赫,中间还隔着埃德蒙·威尔逊。清晰弘博不如奥尔巴赫,比起威尔逊则显得零碎散漫。不过,三者都不拘泥于学术理论的阈限,而是围绕文本和作家的自我认知和自由发挥,这种“不负责任”是我喜欢的格调。
评分是厉害,折服。
评分从几乎是最细枝末节处讲起,其间经历了主观爱憎分明且客观论证夯实的文学观的强力输出,最后又落回细节的柔软而坚实的地面,伍德面对文本的视角先推近、再拉远、复又推近,实际上还是其最核心三板斧:自由间接体、不可靠叙事、细节。这次以喜剧主题为由头,现代小说从纠错、透明、引人发笑的宗教喜剧转变为宽恕、朦胧、引发同情的斯多葛式悲喜剧,因为随着小说朝向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靠近做出种种尝试变为一种困难但必要的行为,作者放弃全知的叙述转而以不可靠叙述和自由间接体放纵人物自由活动,因此小说变得“不负责任”起来,而在人物自我内心活动如此自由以后,细节开始在莎士比亚开创的“漫思”传统中闪光,人物只能靠不可信的记忆和走神的思绪来再现自身,正如贝娄要不断“把时间消磨在琐细的记忆上”,用现代主义手段拯救了没落的现实主义传统。
在当下,文学批评日似乎有日益沦为学界套话的嫌疑。一大批阅读过福柯、拉康、波伏瓦、齐泽克著作的专家 ,充斥着文学批评领域。诚然,用新视野解读文学,确实可扩展文学的内涵,让人体察到先前被遮蔽的部分。不过,理论先行,肢解文学文本,似乎走到了极端,以人学著称的文学,...
评分为什么堂吉诃德的故事如此荒诞,却是17世纪最畅销、盗版最多的作品之一?为什么我们理解红杏出墙的安娜·卡列尼娜,而不是被带绿帽的卡列宁?为什么吝啬鬼、伪君子这类角色如此深入人心?并不是读者三观不正,而是其中确有不那么直白的喜剧色彩。 英国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将其归...
评分在当下,文学批评日似乎有日益沦为学界套话的嫌疑。一大批阅读过福柯、拉康、波伏瓦、齐泽克著作的专家 ,充斥着文学批评领域。诚然,用新视野解读文学,确实可扩展文学的内涵,让人体察到先前被遮蔽的部分。不过,理论先行,肢解文学文本,似乎走到了极端,以人学著称的文学,...
评分在当下,文学批评日似乎有日益沦为学界套话的嫌疑。一大批阅读过福柯、拉康、波伏瓦、齐泽克著作的专家 ,充斥着文学批评领域。诚然,用新视野解读文学,确实可扩展文学的内涵,让人体察到先前被遮蔽的部分。不过,理论先行,肢解文学文本,似乎走到了极端,以人学著称的文学,...
评分为什么堂吉诃德的故事如此荒诞,却是17世纪最畅销、盗版最多的作品之一?为什么我们理解红杏出墙的安娜·卡列尼娜,而不是被带绿帽的卡列宁?为什么吝啬鬼、伪君子这类角色如此深入人心?并不是读者三观不正,而是其中确有不那么直白的喜剧色彩。 英国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将其归...
不负责任的自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