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1958— ),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2003—2009) ,特聘研究员。台湾云林人。就读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 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史语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任教于台大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研究。
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一个失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时代,那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将一代知识分子陷入了种种的两难。傅斯年便是身处其中的个体。
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学者、政治家、社会批评家以及学界领袖的傅斯年,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色彩最 丰富的人物之一。作者利用台湾史语所珍贵的“傅斯年档案”和《傅斯年全集》等第一手材料深入研究,在整个时代思想、学术的脉络下看傅斯年的人生道路,更是借由傅斯年一窥一代知识人的思想、心态的起伏变化,以求将傅斯年的个案带到中国现代思想史中两个更广泛的主题上来,即五四青年的文化反传统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中国建立一个学术社会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增订本新增附录一篇,讨论192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论争。
王汎森先生此書第286頁,附錄傅先生小說一篇,年代不詳,趣味極大。略書所見,聊資談助。 小說開頭說:「時宇相對,日月倒行」。「時宇」二字,見有網友錄作「時字」,難道是版本不同手民誤植?「時宇」才正確。 上下四方為宇,今人所謂空間。時宇相對,即時間空間相對,spa...
评分“我本以不满于政治社会,又看不出好路线来之故,而思遁入学问,偏又不能忘此生民,于是在此门里门外跑来跑去,至于咆哮,出也出不远,进也住不久,此其所以一事无成也。”——傅斯年 12月20日是傅斯年忌辰,1950年,一生好抨击政府的傅大炮在议会被质询台大行政管理时,悴死于...
评分话说,三十年前,毛主席还是个图书管理员,受五四文化影响,来到北京。 这时的傅斯年,已经是知名学生运动的领袖,而且并非不学无术,学业也非常好。 毛崇拜傅斯年,可惜傅斯年太忙,没时间和这个湖南佬聊国家,世界,哲学和未来。 两个人的命运就此错开。 傅斯年来自孔孟之乡...
评分话说,三十年前,毛主席还是个图书管理员,受五四文化影响,来到北京。 这时的傅斯年,已经是知名学生运动的领袖,而且并非不学无术,学业也非常好。 毛崇拜傅斯年,可惜傅斯年太忙,没时间和这个湖南佬聊国家,世界,哲学和未来。 两个人的命运就此错开。 傅斯年来自孔孟之乡...
评分王汎森先生此書第286頁,附錄傅先生小說一篇,年代不詳,趣味極大。略書所見,聊資談助。 小說開頭說:「時宇相對,日月倒行」。「時宇」二字,見有網友錄作「時字」,難道是版本不同手民誤植?「時宇」才正確。 上下四方為宇,今人所謂空間。時宇相對,即時間空間相對,spa...
本书很好体现了王汎森学问家的特色,还不像后期作品那样炫技式地跨学科杂耍。他把傅斯年放在“后传统”、“后科举”、“后古史辨”的时代下来讨论。通过傅斯年看这一代知识人的思想、心态的起伏变化。那一代知识分子常常陷入所谓的“两难”中,这种“两难”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傅斯年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传统秩序全面崩溃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旧的规范已经失去了约束力,但新的规范和伦理尚未建立。这样的时代既是解放的时代也是无所适从的时代,各种论述在争夺话语场,企图成为领导性论述并获取群聚效应,从而建立新秩序。那么,为何胡、傅等人会使实证色彩的历史考证派成为文化界的一时主流?一方面是与西方的科学精神接榫,另一面也是受清学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后传统时代,人们心中急切地想掌握客观而确定之物,拒绝韦伯般充满问题和紧张的体系。
评分男神的书,自然是出版便购藏
评分太喜欢傅大炮了!他在乱世中活得如此率性,实在难得!有惺惺相惜之感。20180720-0807
评分读如是著作,使人常存自惕自励之心。即使是近人评传,也予人穷尽史料之感。
评分“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陈寅恪的这首悼亡诗最好地体现了自己读完全书的感受。傅斯年是新一代的佼佼者,但也承担着新一代学人identity的认同痛苦,尤其晚年随着日军来袭,这种问题会迸发得更明显。事实上,傅斯年固然是在政治立场上与共方走上异路,但同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大陆,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被这种认同问题焦灼得太久太久了。王汎森这本书可谓是述而不作,尤其对傅斯年的东夷说,似乎并没有流露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我不好判断这样做好还是不好,但我觉得,能把千头万绪的问题讲得如此透彻,已经非常厉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