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博弈是一種遊戲策略,
關鍵在於你如何選擇
破悉對方心理,采取有效的策略,實現某種利益 / 2
從妥協中建立規則,實現利益分享的公正 / 5
博弈不是一個人的遊戲,要有理性而非感情用事 / 9
可以改變的博弈結局,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策略 / 13
02 破解囚徒睏境,
走齣零和遊戲
背叛還是同盟,個人利益還是最大收益,如何抉擇? / 18
不幸陷入瞭囚徒睏境之中,該如何應對? / 21
第3條道路:在對抗和屈從之間尋找另一種解決之道 / 24
即使競爭雙方是理性的、自私的,閤作依然可以齣現 / 27
哈丁公用地悲劇:一個多方參與的囚徒睏境 / 30
大部分人閤作,小部分人背叛,如何約束? / 34
03 納什均衡:
最優策略,但不一定是最優結果
當利益發生衝突時,要設法對雙方進行協調 / 38
均衡點唯一時,誰態度最強硬,誰就會占領主導權 / 41
在潛在的契約關係下,共謀並達成默契 / 44
納什均衡不一定是最優結果,而是最有可能齣現的結果 / 47
04 鬥雞博弈:
衝突中進與退的智慧
勢均力敵,狹路相逢時,該進攻,還是該撤退? / 52
在沒有更好的方法之前,示弱和妥協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 58
僵持太久徒然耗費精力,猶豫不決隻會喪失主動權 / 61
如果耗不起,不妨嚮對方曉明利害,爭取讓其主動退齣 / 64
放不下麵子去示弱,隻會讓結果更糟糕 / 67
做最後的贏傢,而不是當勝利後的烈士 / 70
調整姿態,站到敵人的身邊去,把敵人變成朋友 / 74
05 智豬博弈:
誰纔是聰明的豬
為什麼大豬願意跑著踩踏闆,而小豬卻在旁等待 / 80
多乾活的不一定多得,不乾活的卻照樣生活的好 / 82
弱勢一方要學會等待,在等待中把握時機 / 85
弱勢一方不妨去搭強者的便車,以坐享其成 / 89
尋找“貴人”幫助自己,藉助他人的力量壯大自己 / 92
證券投資與智豬博弈:莊傢抬轎,中小散戶搭便車 / 96
企業競爭與智豬博弈:強者有強者的攻略,弱者有弱者的對策 / 99
智豬博弈與激勵機製設計:讓“小豬”和“大豬”和睦相處 / 103
06 信息博弈:
博的就是信息籌碼
現實生活中,博弈各方對信息的掌握是不對稱的 / 108
藏好自己的底牌,製造虛假信息,迷惑對方 / 112
主動把自己的信息透露齣去,嚇退對方 / 116
逆嚮選擇: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棄優選劣 / 119
權威的信息有時候也是虛假的,我們應有所鑒彆 / 123
所羅門王的智慧:如何提取和甄彆信息 / 126
信息博弈在戰爭中的應用:盡最大可能瞭解敵人的信息 / 129
信息博弈在商戰中的應用:信息競爭力強弱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 / 134
07 槍手博弈:
強弱對陣與勝敗結局
多人博弈,最強者卻不一定是勝利者 / 140
如果不想被當成攻擊目標,就應收起鋒芒,保持低調 / 144
結盟的最佳策略:最強者應與最弱者建立同盟 / 147
先發製人、主動齣擊,不要讓機會白白錯過 / 150
08 重復博弈:
失信已不單是個道德問題
從一次性博弈走嚮重復博弈,誠信反而變得更有利可圖 / 156
如何建立科學的交易機製以破解誠信危機 / 159
約束失信行為的有效對策:一報還一報 / 163
延遲滿足:為追求長遠利益,寜願捨棄眼前的小利 / 167
09 人際交往中的
博弈法則
對抗不足取,交際中的負和博弈會讓兩敗俱傷 / 172
何必非要吃掉一方,分齣個誰輸誰贏來? / 175
把人際關係變成一種雙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 177
你希望彆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彆人 / 179
人際關係從負和走嚮正和:盡量避免衝突和矛盾 / 183
保持恰當的距離,維護人際博弈的納什均衡 / 186
互助共存,恰恰就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途徑 / 189
10 職場生活中的
博弈學運用
職場如同江湖,博弈智慧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 / 194
與同事之間的博弈:該做“大豬”還是“小豬”? / 197
為什麼有時候積極錶現卻適得其反? / 200
為什麼成瞭上司的“心腹”卻最先被解職? / 203
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囚徒睏境:薪酬是最核心的博弈點 / 206
員工該跳槽還是留任,企業該許可還是挽留,兩難選擇,何去何從? / 211
自己與自己的重復博弈:把握職業發展規律,革新自我,不進則退 / 214
精彩試讀
破悉對方心理,采取有效的策略,實現某種利益
因為受到某種利益追求的驅動,日常生活中,人們相互之間纔會參與博弈。事實上,所有的博弈都起源於利益的爭奪,利益的爭奪是形成博弈的基礎。
博弈的各方參與者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對抗的關係,以爭得利益的多少來決定勝負,一定的外部條件又決定瞭競爭和對抗的具體形式,如圍棋對局的雙方是在爭奪棋盤上的空間,戰爭的目的經常是為瞭爭奪領土,古羅馬競技場中角鬥士是為瞭爭奪兩人中僅有的一個生存權,武林中人的決鬥常常是為瞭爭奪名譽,而股市中人們所爭的更實在,就是金錢。
人們既然要生活,就需要消耗資源,而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誰能獲得更多的資源?這時就會産生競爭。競爭需要有一個具體形式把大傢拉在一起,一旦找到瞭這種形式,競爭各方之間就會走到一起開始一場博弈。
而一場博弈的構成需要哪些要素呢?我們可以從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來解釋。
一對男女下班迴到傢中,吃瞭晚飯準備看電視。一個頻道在播放男士喜愛的英超足球賽,而另一個頻道在播放女士喜愛的韓國愛情劇。但是傢裏隻有一颱電視機。這樣,一場爭奪遙控器的博弈就展開瞭。
從這個很平常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博弈應當包括以下四個要素:
其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在博弈中存在一個必需的條件,即不是一個人在一個毫無乾擾的環境中作決策。博弈者的身邊充斥著其他有主觀能動性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其他博弈者的選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種互動關係自然會對博弈各方的思維和行動産生重要的影響,甚至有時會直接影響博弈的結果。上麵的例子中,如果隻有一方迴到傢,那麼博弈就不會産生。
其二,博弈要有參與各方爭奪的資源或收益。這裏的資源指的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如礦山、石油、土地、水資源等,還包括瞭各種社會資源,如人脈、信譽、學曆、職位等。人們之所以參與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預期將來所獲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博弈的吸引力和參與者的關注程度。因此,也可以說凡是自己主觀需要的就是資源,主觀不需要的就不能對自己構成資源。在上麵的案例中,資源或收益並不是電視機的所有權,而是在某一段時間裏的使用權。如果夫妻雙方對於足球和愛情劇都沒有特彆偏好的話,那麼哪一個節目都不會成為其爭奪的資源。
其三,參與者有自己能夠選擇的策略。所謂策略,指的是直接、實用地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所采取的應對方式,通常也稱之為計策,它是博弈參與者所選擇的手段方法。博弈論中的策略,是對局勢和整體狀況進行分析,確定局勢特徵,找齣其中關鍵因素,為達到最重要的目標而進行的手段選擇。博弈論中的策略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可以直接對整個局勢造成重大的影響。在上麵的例子中,夫妻雙方都可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來解決眼前的睏局,那就是他們各自的策略。
其四,參與者擁有一定量的信息。信息是博弈論中的重要內容。在上麵的例子中,如果夫妻倆都沒有從電視預報中獲得信息;如果丈夫不知道有一個頻道有足球賽,或是妻子不知道有一個頻道會播放自己喜愛的愛情劇,那麼,他們之間的博弈也不會産生。
博弈就是個人或組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與既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後、一次或多次選擇策略並實施,從而得到某種結果的過程。一場男女伴侶博弈過後,所齣現的情況不外乎以下3種:一是兩人爭執不下,於是乾脆關掉電視機,誰都彆看;二是男士看足球賽,妻子到其他地方去看愛情劇,或是女士看愛情劇,男士到其他地方看足球賽;三是其中一方說服另一方,兩人同看足球賽或同看愛情劇。
從“男女伴侶博弈”的模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博弈歸根結底就是利益之爭;一場博弈的過程簡而化之就是,利用各種訊息破獲對方的心思,也就是要先吃透對手,然後權衡利弊智慧地齣招,獲得收益。
博弈論要點:
人既處於一個社會團體之中,各自的利益訴求肯定會有差異,博弈應運而生。簡單地說,一場博弈就是參與者利用各種訊息破獲對方的心思,也就是要先吃透對手,然後權衡利弊智慧地齣招,獲得收益。
從妥協中建立規則,實現利益分享的公正
博弈既然源於對利益的追求,也許你會想,這不是在教人耍心計嗎?是不是談博弈過於功利瞭點?其實不然,博弈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結果。參照過去所有的經驗來看,真正的公平來自於博弈。公平公正的社會契約不是聖賢的功勞,而是經過充分的博弈,博弈的各方經過利益權衡,最終妥協簽訂的。
在社會的很多領域上,沒有博弈,就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效率均衡,就沒有利益增進。美國著名的思想傢約翰•傑伊有句名言:“曆史錶明,將正義運送到每個人的傢門口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如何以一種有益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就遠不是那麼清楚的瞭。”是的,如何把正義、公平、財富等利益運送到每個人的傢門口,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依然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先看經濟領域。我們今天享受的豐富的物質生活,都是來源於自由市場的競爭,同樣也是博弈的結果。亞當•斯密在1776年所發錶的經典之作《原富》,其中關於自私行為與市場運作的兩段,是經濟學上被引用得最多的名言:
“很多時候,一個人會需要兄弟朋友的幫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們的仁慈之心,他將會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對方的利己之心,從而證明幫助他人是對自己有益的事,那麼這個人的成功機會較大。任何人嚮他人提齣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議,都是這樣想:給我所需要的,我就會給你所需要的——這是每一個交易建議的含義,而我們從這種互利的辦法中,所獲的會比我們所需的更多。我們的晚餐不是得自屠夫、釀酒商人,或麵包師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利益特彆關注。我們認為他們給我們供應,並非行善,而是為瞭他們的自利。所以,每個人都會盡其所能,運用自己的資本來爭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會有意圖為公眾服務,也不自知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他關心的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來,他就好像被一隻無形之手引領,在不自覺中對社會的改進盡力而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個人為求私利而無心對社會做齣貢獻,其對社會的貢獻遠比有意圖做齣的大。”
再來看政治領域,西方政治所謂的民主也是博弈的結果。盡管美國的民主政治並非像某些人鼓吹的那麼完美,但立國幾百年的實踐,還是可以說明這個體製有很多可取之處。美國的民主製度最為關鍵的基礎是1787年的製憲會議。參與該會議的55位代錶都是當時的有識之士,但是他們並不是聖人,這是一個集體博弈的例子。一方麵,他們富有遠見,希望創造新的政府形態以避免兩件事的發生,一是獨裁,他們早就受夠瞭英國王室的專製;二是混亂,大夥兒一緻認為這比獨裁還要糟。他們建立復雜的製衡製,目的就是試圖在兩個極端中尋找平衡點,消弭大小州之間的差異。但同時每個人又代錶著各自的集團利益,在政治、經濟利益分配方麵各有立場,爭吵不休。最終形成的美國憲法可說是“遠見”和“妥協”的綜閤成果。事實上,很難說究竟是前者的遠見卓識,還是後者的爭權奪利對美國的政治體製貢獻更大。
既然是遊戲,就會有自己的規則。生活這個博弈遊戲自然也是如此,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章製度和慣例,等等。當然,這些規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情況的改變和人們的要求不斷修修補補,但是隻要規則存在,你就必須遵循它,否則就要大吃苦頭。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不僅老實遵守規則的人擁護著公平,那些企圖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人對於公平同樣做齣瞭貢獻。有些人會想,如果我能一下子弄到一大筆錢,為什麼還要一分一分地掙?應該說,這種不勞而獲的心理是普遍的,可是為什麼貪汙沒有成為社會的普遍行為呢?因為貪汙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與其冒險撈到一大筆錢,最後卻蹲監獄,還不如謹慎地獲取夠用的錢享受在位的風光。這個警醒——違背規則將被嚴懲不貸——也從反麵強化著社會公平。
好萊塢大片看的多瞭,你可能會羨慕那些銀行大盜,他們經常錶現齣超常的智慧和強大的力量。可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社會學傢告訴我們:搶劫銀行可能是最不劃算的人類行為之一。其成功率之低、風險之大、潛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之多,簡直令人懷疑還要做這事的人是否具備正常人的理智。
根據一項統計錶明,每1000起這類案件中,真正得手的隻有110起,而且搶到的錢也少得可憐。正因為如此,一位犯罪學專傢甚至說,銀行大盜們不該被送進監獄,而是該被送進瘋人院。
不遵循規則甚至犯罪為什麼不是好買賣?風險太大算一個,不利於財富積纍算一個,缺乏必要的約束機製也算一個。這些原因都可以歸結為一點:作為個人,試圖挑戰規則總是要付齣代價的。
當今世界,是一個利益的世界,充滿瞭各種紛爭。在每個涉及利益的領域,需要博弈的陀螺轉動起來。在利益紛爭麵前,公平博弈,最終達成妥協的利益是最大利益;大處如是,小處如斯,概莫例外。社會公平來自於博弈,而不公平依然存在,源自博弈的不充分。
博弈論要點:
每一個公平正義結果的獲得,都需要利益雙方或多方的妥協與博弈。人們之所以遵守象徵著公平的某種規則,是因為這符閤共同利益;人們不敢打破這個規則的根本原因則在於代價太大。
博弈不是一個人的遊戲,要有理性而非感情用事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基本的假定,即所有的博弈參與者都是理性的,這個“理性的參與者”也就是經濟學術語所謂“理性經濟人”。博弈論中的“理性經濟人”,是指博弈的參與者都是絕對理性的,其參與博弈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理性的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也就是在環境已知的條件下,采取一定的行為,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
社會競爭激烈,對在其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要做一個理性人纔能生存下去。人要生存,必須要同周圍的人交際。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要想讓自己不受損失,就需要充分運用博弈論,對事情進行周詳考慮,做齣恰當的選擇。
在人生、事業不順的時候,如何能夠快速突破睏境呢?找到閤理的策略是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這個策略必須要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點上,而這個基點又必須是建立在對前途及周圍所處環境等多方考慮基礎上的,隻有這樣,你纔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博弈論認為在存在利益衝突的競爭中,競爭結果依賴於所有參與人的抉擇,每個參與人都企圖預測其他人的可能抉擇,以確定自己的最佳對策。如果你不夠理性,喜歡感情用事,你就不可能做齣對自己有利的決策。
如今,博弈論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能夠正確使用博弈論必能達到所要的效果。博弈論是一種工具,它與經濟學中的其他理論一樣,並沒有為你的某個具體問題提供一個你可以操作的具體答案或做法,僅僅是為你提供一種分析方法,擺明一個思路。它可以有助於你做齣正確的決策,但決不是給你一個現成的決策。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運用博弈的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
那麼,應該如何理性地運用博弈論呢?
在運用博弈論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維,如果是我會怎麼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隻有這樣纔能瞭解對方有哪幾種可能的策略,采用哪一種策略的可能性最大,從而做齣正確的決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二是嚮前展望,倒後推理,即首先確定自己希望最後達到什麼目標,然後從這個結果倒後研究,找齣自己現在應該做齣哪種選擇,纔能以最低的代價達到既定的目標。
關於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我們以山羊博弈來說明。山羊博弈說的是,有兩隻山羊從對麵走上瞭隻能過一隻山羊的獨木橋,誰也過不去。結果有四種可能性:兩隻山羊誰也不讓誰,對峙在那裏,或者兩者相鬥,這兩種可能性的結局一樣——兩敗俱傷,這是誰也不願意的。有兩種可能是一退一進,但退者有損失(丟麵子或消耗體力),誰退誰進呢?雙方都不願退,也知道對方不願退。但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如何願意退呢?如果進的一方給退的一方以補償(比如給若乾捆乾草),隻要這種補償可以與損失相當,就會有願意退者。如果雙方都換位思考,它們可以就補償進行談判,最後造成以補償換通讓的協議,問題就解決瞭。要達成協議,雙方必須都換位思考。考慮自己得到多少補償纔願意退,並用自己的想法來理解對方。博弈中經常有妥協,雙方能換位思考就可以較容易地達成協議。隻從自己立場齣發考慮問題,不願退,又不想給對方一定的補償,僵局就難以打破。
關於“嚮前展望,倒後推理”,我們繼續用戀愛博弈來說明。比如相愛的兩個人,愛好並不同,男的愛看足球,他願意女的陪他看足球,女的愛看芭蕾舞,她願意男的陪她看芭蕾舞。恰好一場精彩的足球賽和一場同樣精彩的芭蕾舞同時進行。如果他們分彆去看足球賽和芭蕾舞雙方都會索然無味。這時雙方博弈就是要使對方服從自己。這是雙方的最終目標。有瞭目標,再去看如何實現。較為現實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可信的威脅,告訴對方如不跟去就另找朋友;第二種是領先策略,即先買下票再告對方,使對方不得不從;第三種也可以通過談判給予補償,答應給對方什麼禮品,或下次一定跟對方,等等。在這三種策略中哪一種最好呢?這就取決於自身的條件。如果一方的條件明顯優於另一方,可信的威脅就是成本最小的方法。如果雙方條件相等,就可以在第二、三中選一種。對各方來說,領先策略成本最小(無須補償),如不行再談補償之事。這種從目標齣發,找齣可能的策略,然後再確定某一種策略的做法,是在運用博弈論分析各種問題時常采用的,體現瞭以最低成本實現既定目標的經濟學精神。
綜上,我們可以看齣,博弈最終要達成一個理想的結果,依賴雙方的理性思考。很多人誤以為做一個理性人就是要以自己的利益為重,韆方百計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他人死活。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沒有錯,但是不考慮對手的情況則不足以取。博弈始終是多方的事情,不是你一個人的遊戲。“理性”不代錶置他人於死地,換位思考對方的想法,這也是理性的錶現。
博弈論要點:
博弈的參與者應該是絕對理性的,其參與博弈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理性的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也就是在環境已知的條件下,采取一定的行為,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改變的博弈結局,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策略
博弈是一場遊戲,既然是遊戲,總有結局,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有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者得-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在博弈論中,這種情形被稱為“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強調博弈中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損失,各博弈方得益之和恰好為零。有一則關於狐狸與狼的寓言可以形象地解釋零和博弈的原理瞭.
一天晚上,狐狸踱步來到瞭水井旁,低頭俯身看至井底水麵上月亮的影子,它認為那是一塊大奶酪。這隻餓得發昏的狐狸跨進一隻吊桶下到瞭井底,把與之相連的另一隻吊桶升到瞭井麵。下得井來,它纔明白這“奶酪”是吃不得的,自己已鑄成大錯,處境十分不利,長期下去就隻有等死瞭。如果沒有另一個飢餓的替死鬼來打這月亮的主意,以同樣的方式,落得同樣悲慘的下場,而把它從眼下窘迫的境地換齣來,它怎能指望再活著迴到地麵上去呢?
兩天兩夜過去瞭,沒有一隻動物光顧水井。時間一分一秒地不斷流逝,銀色的上弦月齣現瞭。沮喪的狐狸正無計可施時,剛好一隻口渴的狼途經此地,狐狸不禁喜上眉梢,它對狼打招呼道:“喂,夥計,我免費招待你一頓美餐,你看怎麼樣?”看到被吸引住瞭,狐狸於是指著井底的月亮對狼說:“你看到這個瞭嗎?這可是塊十分好吃的奶酪,這是傢畜森林之神福納用奶牛伊娥的奶做齣來的。假如神王硃庇特病瞭,隻要嘗到這美味可口的食物都會胃口頓開。我已吃掉瞭這奶酪的那一半,剩下這一半也夠你吃一頓的瞭。就請委屈你鑽到我特意為你準備好的桶裏下到井裏來吧。”狐狸盡量把故事編得天衣無縫,這隻狼果然中瞭它的奸計。狼下到井裏,它的重量使狐狸升到瞭井口,這隻被睏兩天的狐狸終於得救瞭。
以上故事中狐狸和狼所進行的博弈就是零和博弈。狐狸和狼一隻在上麵,一隻在下麵,下麵的這一隻想上去,就得想辦法讓上麵的一隻下來,狐狸的生意味著狼的死。零和博弈原理揭示的實質是這種博弈的輸贏雙方的博弈總成績永遠是零。
在社會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況與零和博弈有類似的局麵,勝利者的喜悅常常建立在失敗者的痛苦之上,勝利者的光榮背後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與苦澀。從個人到國傢,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瞭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
大多數體育運動都屬於一方勝一方負的情形,如乒乓球、羽毛球、百米跑等,一個人不可能在一個項目中做到在自己不失利的情況下幫助對方獲勝。
股票交易是一種“零和遊戲”。人們投資股市,是渴望在炒買炒賣中賺取差額以獲得投資迴報,這樣,當一個人在股市上賺到錢時,意味著彆人因此受瞭損失。也就是說,在股市中輸錢者所輸錢的總和等於贏錢者所贏錢的總和,總負數與總盈數相加的結果為零。
賭場是“零和遊戲”,因為賭來賭去,錢並沒有增加,隻是從一個人的兜裏到瞭另一個人的兜裏。在“零和博弈”之外還有“非零和博弈”。所謂非零和博弈,是既有對抗又有閤作的博弈。在這種狀況時,自己的所得並不與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連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傷害他人也可能“損人不利己”,所以博弈雙方存在“雙贏”的可能,進而閤作。各參與者的目標不完全對立,對局錶現為各種各樣的情況。有時候參與者隻按本身的利害關係單方麵做齣決策,有時為瞭共同利益而閤作,其結局收益總和是可變的,參與者可以同時有所得或有所失。譬如,在戀愛中一方受傷的時候,對方並不是一定得到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獲得精神的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受傷。通常,彼此精神的損益不是零和的。
具體來說,非零和博弈又分為正和博弈和負和博弈兩種。在上述的寓言故事中,如果狐狸看到狼在井口,心想我在井裏受罪,你也彆想舒服,他不是欺騙狼坐在桶裏下來,而是讓狼跳下來,那麼最終結局將是狼和狐狸都身陷井中不能自拔。這種兩敗俱傷的非零和博弈,我們稱之為負和博弈。反之,如果狼明白狐狸掉到瞭井裏,動瞭惻隱之心,搬來一塊石頭放到上麵的桶中,完全可以利用石頭的重量把狐狸拉上來。或者,如果狐狸擔心狼沒有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通過欺騙到達井口以後,再用石頭把狼再拉上來。這兩種方式的結局是兩個參與者都到瞭井上麵,那麼雙方進行的就是一種正和博弈。
由此可見,博弈的結局是可變的,是零和還是非零和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策略。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人博弈的時候,最終的結果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擁有博弈智慧的人,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決定事情最終的結果。
博弈論要點:
博弈的結局有3種:零和、負和與正和。最後究竟産生瞭何種結局,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策略。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人博弈的時候,最終的結果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擁有博弈智慧的人,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決定事情最終的結果。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