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1920年代在云南、缅甸做劳工,曾任报馆校对、副刊编辑、教师,1931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故乡》《百炼成钢》《春天的雾》,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等等。
我的身体从未去过云南,更不曾翻越海洋一般的热带雨林前往缅甸。但在意识和梦境中,我早已出发,那些灵魂困顿的日子,我孤身一人经过村庄和旅社,穿越河流与森林,来到南伞镇,最后毫不犹豫地消失在缅甸果敢地区。 我读到《南行记》,就像遇见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1925年的...
评分站在如今小资点的角度看,那个时候的南行,放在如今真是时尚之举吧。 书里处处都是生活的窘迫,贫贱的生活让人没有那么多的幽默。面对温饱这样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世事历练的年轻人也没有可能那么淡定,当然,历练了世事也一样不能淡定吧。 文字是简单、纯净的,除了偶尔露出的...
评分过年在家看到的,80年版?纸页都发黄且脆。里面的插图,印象深刻的有吴冠中画的,也不见得比其他人画的好。而且那些插图真的很好。 上大学时其实看过南行记,当时的印象是艾芜有些琐琐碎碎,委委屈屈,典型的底层文人,有些不展豁的气质。这回重新看,感受全不同。...
评分过年在家看到的,80年版?纸页都发黄且脆。里面的插图,印象深刻的有吴冠中画的,也不见得比其他人画的好。而且那些插图真的很好。 上大学时其实看过南行记,当时的印象是艾芜有些琐琐碎碎,委委屈屈,典型的底层文人,有些不展豁的气质。这回重新看,感受全不同。...
评分小时候看的书,当时就被书中描写的西南少数民族面貌深深吸引,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幻想书中的景象。长大了,有机会到艾芜书中写到的地方,竟然可以印证小时候的想象。
南方底层人的生活,潦倒也有温情。文笔不太喜欢……
评分一个追求希望的人,尽管敏感着那希望很渺茫,然而,他心里总洋溢着满有生气的欢喜,虽也虑着成功还在不可知之列,但至少不会有绝望和灰心那样境地的闇然自伤。也许是因为独在异乡的原因,读南行记,更多读的是语言的亲切。熟悉的腔调和语音,每一个字都会跳跃在我脑海中,像干涸堰塘里鱼儿突然翻滚,雄雄大山一跃而去,山风狂野地吹,吹来山雾,波浪在空中翻涌。
评分到昆明到仰光流浪,一路上结伴,油黑蛋脸扭着腰挤进来的野猫子;黄灯下躺着炙烟的老人,然而还是要分离,流浪的是我。是我人生的第一节哲学课,是我在山峡中,是我在山岭上……也是我站在归去的油轮上,希望有个爱人,能和她作最深情的告别。坐在书屋浪漫轻悄悄地不费事,可要是走出来真来上一趟,又是另一种滋味。滋味虽有,却需要另一种心情品尝。这不是文学的地图,而是流浪的地图。流浪结束了,那个小女人永远不是我的爱人。 画家想暮写真实,画家要把那束光打在它的脸上,画、画。
评分最喜欢〈在茅草地〉(似乎这版不是足本)
评分流浪者的声音,流浪的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