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美学

自制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该时期整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最简明地阐述了193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晚期西方艺术评论的中心问题。他通常被认为是美国 “抽象表现主 义”的主要发言人,由于他的主要观点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法典化,他便成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分水岭。著有《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艺术与文化》、《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1—4卷)等。

译者 陈毅平,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1989),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1995),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2004)。曾在武汉工学院、武汉大学和汕头大学工作。多年从事英语和翻译教学,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译著主要有《海明威》(1997,第三译者)、《英语名家散文》(1998,主编、翻译)、《废墟中的大学》(2008,第二译者)、《平衡》(2015,第一译者),在《英语广场》等杂志发表译文70余篇。

出版者: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出品人:拜德雅
页数:288
译者:陈毅平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904681
丛书系列: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 
  • 美学 
  • 艺术史 
  •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 艺术史论与批评 
  • 格林伯格 
  • 社会学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什么是美?一个古老而烦难的问题,从古至今都从不缺少思想的巨人为之争辩不已。20世纪艺术批评巨匠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一个艺术与生活含混不清的时代里重新回到康德,以晓畅而通俗的语言参与美学大师的论争。

本书收录了格林伯格未曾结集的文章和1971年本宁顿学院系列研讨会演讲稿 ,反映了他对艺术趣味与品质的最广泛见解。他坚持认为,尽管现代艺术家通过生产一些如此跳脱常理以至于无法被评价的艺术品来奋力逃避趣味的审判,但趣味仍然是不可抗拒的。他坚守艺术品质的标准,并认为去探寻一种媒介最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是艺术家的责任,对此进行鉴别则是批评家的责任,而这两者都是伟大艺术的必备条件。他讨论审美体验中期待和惊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讨论伟大艺术所带来的激动心情。《自制美学》使得我们可以审视批评家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也会给他充满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理论提供辩护(时不时还会给予反思)。查尔斯·哈里森的序言介绍了《自制美学》的写作背景——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及20世纪批评的演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孔锐才 来源:澎湃新闻 照片中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他的艺术评论一样犀利而冷峻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谈到格林伯格,人们无法不联想到他身上所贴着的一系列先锋标签。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中,他是前卫艺术品味的重要缔造者,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派...

评分

孔锐才 来源:澎湃新闻 照片中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他的艺术评论一样犀利而冷峻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谈到格林伯格,人们无法不联想到他身上所贴着的一系列先锋标签。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中,他是前卫艺术品味的重要缔造者,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派...

评分

孔锐才 来源:澎湃新闻 照片中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他的艺术评论一样犀利而冷峻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谈到格林伯格,人们无法不联想到他身上所贴着的一系列先锋标签。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中,他是前卫艺术品味的重要缔造者,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派...

评分

孔锐才 来源:澎湃新闻 照片中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他的艺术评论一样犀利而冷峻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谈到格林伯格,人们无法不联想到他身上所贴着的一系列先锋标签。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中,他是前卫艺术品味的重要缔造者,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派...

评分

孔锐才 来源:澎湃新闻 照片中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和他的艺术评论一样犀利而冷峻地注视着喧嚣的世界。谈到格林伯格,人们无法不联想到他身上所贴着的一系列先锋标签。在上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中,他是前卫艺术品味的重要缔造者,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派...

用户评价

评分

老爷子一直在强调与重复啊,看着真的很像康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导论了。《惯例与创新》和《小议审美距离》两篇实属高潮,本书精髓了,前者看到中途失笑,老爷子嘲讽杜尚也是很有意思了。 至于看第二部分时,感觉有些问题就像是自己读第一部分的时候提过的一般,但未细看,蛮有趣。 读第一部分发现一些错讹,整理后发出。

评分

看研讨会九篇答问远比前文论说“审美”“趣味”有意思多了。充分体现出格林伯格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而不是理论家的特点。ps.get到几处微妙而毒舌的吐槽2333333

评分

不论是明确认为杜尚没有理解立体主义、达利的作品只能算次要艺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不好,还是直接批评纯艺术和自主艺术只不过是统治阶级为标榜自己与众不同,这些言论都足以吸引人目光。格林伯格直接提出审美体验由审美直觉和趣味决定,想要获得丰富强烈的审美体验则应该保持距离,接受者和作品保持距离、传递者将自身客体化。审美直觉比普通直觉更不受限制,可以感知和体验一切可以体验和可以进入意识的事物。把趣味客观化的重要步骤是诚实,说出自己对艺术的真实感受。阐述惊奇因素的时候则强调艺术品整体的新颖与以前的艺术应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本书前半部分关于美学的文章,后半部分研讨会的对话是对前面思想的补充和解释。 Ps.美学思想可以沿着康德——克罗齐——格林伯格,基本可以把握一条成形的路线。

评分

老爷子一直在强调与重复啊,看着真的很像康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导论了。《惯例与创新》和《小议审美距离》两篇实属高潮,本书精髓了,前者看到中途失笑,老爷子嘲讽杜尚也是很有意思了。 至于看第二部分时,感觉有些问题就像是自己读第一部分的时候提过的一般,但未细看,蛮有趣。 读第一部分发现一些错讹,整理后发出。

评分

“自制”和“美学”都很奇怪。沈语冰的译法是《朴素的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