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新闻史 新闻传播 knowledge journalism history 历史·中国·旧邦新造 【pdf已存】
发表于2024-11-07
早期中国新闻学的历史面相:从知识史的路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该专著将基于对近现代中国学者新闻学论著的文本细读和情境分析,梳理、整合和揭示在中国新闻学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中,作为立场的“中国”是如何在被他们认同的过程中,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被不断地建构和重构,进行历史地造就中国新闻学的整体面貌。
朱至刚1979年生,四川乐山人。现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教育与工作履历
2016年8月至今: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2016年9月—2017年8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2011年8月—2016年7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2009年7月—2011年7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2007年7月—2009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全职博士后
2001年9月—200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7年9月——2001年6月:北京商学院新闻传播系本科生,获文学学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中国传播史、传播观念研究
三研究成果
至2017年9月,共发表cssci期刊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16篇,承担或参与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项。
四联系方式
xcxdds@126.com
前四章真是一气呵成,让人叫绝。对早期业界学界有关“新闻学”的认识归纳总结的又清晰又简洁。 第五章有点力有不逮,猜想是材料繁多难以取舍。又要面面俱到又要择其大观,就两头不沾。同时,对中共的新闻学思想避而不谈。 “同仁报”概念的梳理非常有趣,但在编排上略微碍眼。
评分老同学所赠,精彩加友情,五星。记得和老朱初次聊天是在体育补考前的器材室,听他平地生澜地讲密宗的神通和剑仙的本事,管器材的陈八孃嘴都合不拢。然后补考铅球,我的球功败垂成地飞向及格线,老朱的球倔强地落在了他脚前。现在他来推新闻学史这颗铅球,如他自述,不做线性时间上的点鬼簿,不做学科内的跑马圈地与构链建构,而是考察中国新闻学生成的语结构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互动,也就是整个的语境,新闻学自己的孵化箱。所以全书收尾呼应,整体性很强,是一本真正的“著作”。我当然是新闻学的外行,但从背后的学理看,觉得这次的铅球飞得很远了。
评分前四章真是一气呵成,让人叫绝。对早期业界学界有关“新闻学”的认识归纳总结的又清晰又简洁。 第五章有点力有不逮,猜想是材料繁多难以取舍。又要面面俱到又要择其大观,就两头不沾。同时,对中共的新闻学思想避而不谈。 “同仁报”概念的梳理非常有趣,但在编排上略微碍眼。
评分跟想象的不一样,多了些新知,许多半熟悉的姓名变得熟悉~期待更多早期新闻学的研究面世~这个无时无刻不陷入合法性焦虑的学科最初是怎样进入学苑并延续至今的呢~除了大家总要吃口饭
评分老同学所赠,精彩加友情,五星。记得和老朱初次聊天是在体育补考前的器材室,听他平地生澜地讲密宗的神通和剑仙的本事,管器材的陈八孃嘴都合不拢。然后补考铅球,我的球功败垂成地飞向及格线,老朱的球倔强地落在了他脚前。现在他来推新闻学史这颗铅球,如他自述,不做线性时间上的点鬼簿,不做学科内的跑马圈地与构链建构,而是考察中国新闻学生成的语结构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互动,也就是整个的语境,新闻学自己的孵化箱。所以全书收尾呼应,整体性很强,是一本真正的“著作”。我当然是新闻学的外行,但从背后的学理看,觉得这次的铅球飞得很远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早期中国新闻学的历史面相:从知识史的路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