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赫尔曼
全球重症监护领域首席专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澳洲首位正式获得重症监护专家资格的医生,
辛普森健康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临床加护医学》等著作。
《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是一本帮助我们思考生死意义的深度叙事医学作品。国际重症监护领域首席专家肯•赫尔曼教授直面内心深处,用饱满而真挚的笔调记录了重症监护室内一系列温暖的故事,追问医疗救治的终极意义,告诉我们不为人知的神秘ICU里的医学真相,倡导无创抢救与临终关怀。同时,《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深入剖析医生的责任与抉择困境,更站在医生与病人的双重角度,理性探讨医患关系,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了真诚的反思和建议。
人说一大幸事是“老得太慢,死得太快”。母亲在我高中的时候一次不经意间看到有人把逝者的骨灰撒在大河里。回家后,母亲很激动,很赞同,并当着我们说以后她去世了也要这样让她可以自由徜徉在大江大海里。那时候不禁感慨,我老爸和老妈的生死观差别怎么这么大呢?母亲能坦...
评分“长远来看,我们都已死去”鲜红地在封面右上角醒目落下,对于我来说,死亡终究是个难以过多言说的话题,充满了神秘和疑问,害怕和恐惧,有时又会冒出些不切实际地假象和所谓的看淡与潇洒。 作者在书中这样说:“不要说病人,我们中肯定也有不少人曾听到某位风华正茂的朋友说过...
评分从始皇遣使者寻仙药,到嘉靖征女练仙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对长命百岁的执念。死亡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总是一场灾难。大多数人更多的时候是会想着如何延续生命,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在近些年来,随着安乐死这个话题的被关注,有尊严的迎接死亡也越来越多地成...
评分《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是国际重症监护领域首席专家肯•赫尔曼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救治经历,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发生在重症监护室中一系列故事,其中有悲有喜、有笑有泪,生死之间、爱恨离愁,全面、深入地阐述医疗工作者在参与ICU病房救治工作的心路历程。虽然我一直很拒...
评分生死本就是人生难以避免思索之大事。临终之际的医疗关怀,是几乎每个现代社会的人都难以避免的“深河”。 近年来此类书籍有珠玉在前。Being Mortal在美国亚马逊共有超过5,000个打分,其中四五分超过97%。中文版在豆瓣有超过6,000人读过,其中四五星的超过92%。有这样的畅销书...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45465/ 书评链接。 ICU的反思 - 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真的值得我们去紧抓么? 学会对现代医学合理的期待、怀着对生命的敬意生活、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些都是我们欠缺思考的,而正是作者通过这本书最想教给我们的。
评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45465/ 书评链接。 ICU的反思 - 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真的值得我们去紧抓么? 学会对现代医学合理的期待、怀着对生命的敬意生活、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些都是我们欠缺思考的,而正是作者通过这本书最想教给我们的。
评分确实还是个搞icu的医生写的~~~~~
评分2016年10月7日读毕,此书是重症医疗的反思之作,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其一,该书交代了医生上门服务是怎么演变为在医院内借助高科技手段延续生命的过程。其二,作者反思了医生作为利益集团互相庇护,而失去了治病救人的本来目的。其三,医疗救助的成本效益分析缺失,造成医疗费用疯涨,而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景不乐观。其四,人在医院中,面临死亡时的恐怖远甚于想象。其五,敢于叫板医疗体制的医生有,但是代价很惨重,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要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所在。
评分2016年10月7日读毕,此书是重症医疗的反思之作,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其一,该书交代了医生上门服务是怎么演变为在医院内借助高科技手段延续生命的过程。其二,作者反思了医生作为利益集团互相庇护,而失去了治病救人的本来目的。其三,医疗救助的成本效益分析缺失,造成医疗费用疯涨,而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景不乐观。其四,人在医院中,面临死亡时的恐怖远甚于想象。其五,敢于叫板医疗体制的医生有,但是代价很惨重,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要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