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20世紀重要的德國思想傢,1952年諾貝爾和平奬獲得者,在神學、哲學、醫學、音樂等領域均有建樹,提齣瞭“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1913年他來到非洲加蓬,建立瞭叢林診所,從事醫療援助工作,直至去世。
《行走在非洲叢林》是史懷哲在20世紀前期於赤道非洲地區行醫的見聞雜記,具有自傳性質,書中對於中非的自然景觀、社會風俗、人文麵貌以及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醫治情況進行瞭生動的描述。河馬是人們在非洲行船時最危險的敵人;非洲叢林樹木茂盛,但木材貿易卻因伐木的睏難而受到阻礙;在“勤勞的”歐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懶惰”,因為他們很少以賺錢為目的進行勞動,而這隻是由於非洲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這本書既是史懷哲的生活記錄,也是中非的民族誌,它會使你如親臨其境一般,感受到當地生活的奧妙。
我曾经独自徒步穿越过很多地方,也到过不少偏远的地方支教,也包括原始丛林,大概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理。如果有幸一睹此书,估计我也会写写自己一些过去的回忆,毕竟书名就引起了共鸣。如果说旅行是一种对身心的修炼,那么旅行在丛林里就是在丛林里修炼。古人有...
評分 評分记得曾经在高中时学过史怀哲的一篇课文,叫作《我的呼吁》,当时觉得作者像其他圣人一样,有一种让人敬佩又有些距离的感觉,周末便跑去书店买了一本《对生命的敬畏》,那本书比较厚,其实后来也没看完。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史怀哲的这本札记,体会到很多当年不能理解的东西。...
評分我看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非洲的一些细节社会生态,而且从这本薄薄的书里面我收获颇丰, 首先,农业方面,在非洲赤道沿岸的雨林地带,欧洲的土豆、小麦、水稻,统统都只疯长而不结块结穗,而牛也消化不了这里的野草,只有到了中部高原地区以后,农牧业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在雨林地区...
兄弟之情,同袍之義
评分看到瞭非洲的真本色,非洲並非神秘,也不是原始打獵的生活。瞭解非洲叢林處人們原有的生活。伐木,疾病,奴隸製,一夫多妻,對戰爭、基督教的認識。
评分進一步瞭解那時的非洲,現代非洲也是那時非洲的摺射。有些東西變瞭,而有些,從未改變。
评分很感人
评分用最簡單的藥治愈這個大陸最普遍的病痛,人文氣息十足。但文字稍顯鬆散,對於非洲的觀察有些浮於錶麵,也帶有一些白人在上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