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多尼剋(EdwardDolnick),美國作傢,曾任《波士頓環球報》科學專欄作傢。文章散見《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雜誌》《華盛頓郵報》等,著有《救援藝術傢》《僞畫傢的技能》等書,其中《救援藝術傢》一書獲得2006年愛倫·坡奬(佳犯罪實錄類)。對於寫作《機械宇宙》一書,具有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碩士學位的他形容自己“再次迴到自己的根源”。
黃珮玲,比利時魯汶大學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傷心人類學》《彆睡!這裏有蛇》,後者獲得2011年開捲好書奬(翻譯類)。
17世紀被曆史學傢稱為“天纔的時代”,但它同時也是一個騷動的年代。盡管自然與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認為是上帝降下的懲罰,天文學和占星術也並未分傢,但是人們也在這個莎士比亞世紀的尾聲開始夢想秩序完美的世界。
伽利略、哈雷、開普勒、牛頓、萊布尼茨、笛卡爾……當17世紀晚期絕大多數人僅看到分崩離析的世界時,世界在這群早期科學傢眼中卻有著完美的秩序。這群人是當時世界上絕頂聰明的人,他們篤信宗教,他們試圖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解讀上帝的心意,並以此來認清楚這個世界。他們宣稱,宇宙在錶麵的混亂下,其實像是結構復雜並運行完美的機械時鍾。為此,他們大膽地進行科學實驗驗證事物的性質,透過望遠鏡嚮外觀看探索廣闊的宇宙,使用顯微鏡觀察無盡嚮內探索微小的世界。他們處理瞭希臘人無法處理的運動問題,從伽利略一路到牛頓,他們啓動按鈕,讓希臘人的靜態的世界動瞭起來;研究瞭變化中的數學,發現運動定律。他們還探索無限的概念,研究無限大和無限小,發明微積分。盡管他們是帶著宗教信仰,帶著解讀上帝旨意的目的去做著些事,並且他們的觀念製造也充滿瞭對立,但是他們的成果為現代科學奠定瞭基礎,也促成現代世界的誕生。
我们并不确定牛顿是否真的被苹果下落砸中了头。但在本书中,我们得以知晓牛顿如何在苹果下落与月球下落距离(用微分的思想假设有一秒钟月球逃离了地球引力而按惯性定律飞出的轨迹与其实际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之间的距离差)的对比中引入平方反比定律而发现了地月间存在的引力,进...
評分 評分 評分这是一本看过之后令人敬畏的书,让我有要阅读这些科学巨人传记的冲动。无论是我们的初中课本,高中课本还是大学课本,其中的每一条定律都凝聚了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的时候,都应怀有一份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人物辛勤付出,我们才能如此轻易的获得知识。 开普勒、...
三部分53個章節的聯係不夠緊密,但也交織齣一幅比較完整的早期科學世界的圖景。相比於人們津津樂道後半部分的巨人爭論,我更喜歡前半部分對社會文化背景的鋪陳。
评分16、17世紀通俗科學史,前一半堪稱精彩,後一半則乏善可陳。譯文通暢,求疵一下,1543年哥白尼齣版的書還是譯作瞭《天體運行論》,而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則譯作“吉利思俾”,這兩種翻譯皆仍循瞭15年前的舊例,已為當今科學史界所棄用。
评分三星半,一部科學斷代史,前半部很有趣,後半部結構散亂。
评分復習瞭一下理綜和初高等數學.. 順帶瞭解瞭一下中世紀末的奇葩三觀
评分16、17世紀通俗科學史,前一半堪稱精彩,後一半則乏善可陳。譯文通暢,求疵一下,1543年哥白尼齣版的書還是譯作瞭《天體運行論》,而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則譯作“吉利思俾”,這兩種翻譯皆仍循瞭15年前的舊例,已為當今科學史界所棄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