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于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移居美国。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精神生活》等。
·
玛丽•麦卡锡
美国杰出作家、评论家、政治运动家,曾获美国国家文学奖章、麦克杜威奖章。主要著作有《一个天主教女孩的童年回忆》(Memories of a Catholic Girlhood)、《佛罗伦萨的石头》(The Stones of Florence)、《她们》(The Group)等。
·
卡罗尔•布莱曼
美国作家,著有《危险地写作:玛丽•麦卡锡和她的世界》(Writing Dangerously: Mary McCarthy and Her World),该书曾获1992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传记类)。
···
【译者简介】
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理论研究方向为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译作另有《娱乐至死》《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论小丑》《青春无羁》《重访美丽新世界》等。
【内容简介】
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开始了长达25年的鱼雁往返。在信中,她们辩谈时事: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水门事件……也探讨文学、倾诉情感、闲聊八卦。
《朋友之间》收录了阿伦特和麦卡锡之间的所有通信。这些信件充满了智慧和雄辩,又不乏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为我们近距离展示了20世纪两位杰出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向我们呈现了她们之间漫长而独特的友谊。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与同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玛丽·麦卡锡的书信集,既是两位知识分子友谊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艺术和政治批评的典范,更是20世纪文化和思想史的见证。
◆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文字严谨、敏锐,字里行间却又不乏友人间的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伟大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她们心灵的一隅。
◆信件涉及包括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尼克松、水门事件等历史事件,也涉及包括乔治·奥威尔、奥登、海德格尔、埃德蒙·威尔森、罗伯特·奥本海默等读者熟悉的人物,为我们了解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提供了极佳视角。
···
【媒体推荐】
很难找到另一位比阿伦特更适合引导人们面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20世纪思想家。
——《纽约客》(New Yorker)
玛丽·麦卡锡是我们时代真正的女作家。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过去和气质的女人之间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她们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她们“想着类似的事”,而是因为她们都以与对方、为对方“思考”为己任。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段友谊的耐人寻味的记录。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这些信件智慧、雄辩、有爱,勾勒出这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友情。……也是艺术批评的典范和友谊的见证。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她们漫长的通信异常精彩,反映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人格和对政治、哲学、文学人物、当代事件的观点。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阿伦特的信条—用对世界的爱来代替对个人的过份关注,赋予了政治生活的某种救赎的力量。 具有在现代黑暗时代的废墟中进行诗意思考的天赋。 玛丽:机会和选择共同塑造人生,而且机会的重要性大于选择。 奥登:心里像是螺旋形开瓶器一样曲里拐弯的欲望。 这种思维活动的本质在于...
评分M: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你写信了,我总想着要写一封值得你看的信。可是我担心这样的时候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到来,所以就先写一封简单的信。 M:希望能收到你的信,听你说说罗马,或者希腊。我在威尼斯非常想念你,和任何时候一样。你真是太好了,上次在这里还有在米兰,你都融化了...
评分翻罢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为通信双方而感到幸福,两人多年来彼此天南海北、东奔西走却始终如牵线风筝般不曾断了联系。随时能畅所欲言,永远都无话不谈,毫不顾忌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与疑惑,一切尽能和盘托出,无论怎样惊天大事,都能被对方稳稳接住。这真是友谊最迷人、最强...
评分文/章艳 一 这是两个在外人看来无论是背景还是个性都截然不同的女性,就连她们多年共同的朋友及出版人都评论“难以相信这两个女人能成为朋友”。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裔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一九四〇年代为逃避纳粹迫害逃亡到了纽约。玛丽·麦卡锡(191...
评分阿伦特的信条—用对世界的爱来代替对个人的过份关注,赋予了政治生活的某种救赎的力量。 具有在现代黑暗时代的废墟中进行诗意思考的天赋。 玛丽:机会和选择共同塑造人生,而且机会的重要性大于选择。 奥登:心里像是螺旋形开瓶器一样曲里拐弯的欲望。 这种思维活动的本质在于...
粗略翻过,以后看完阿伦特的书会重读。序言概括得很好,谈作品、时事、文人圈部分有史(ba )料(gua)价值,谈情感部分堪称“女知识分子恋爱指南”……麦卡锡阿伦特这样的闺蜜组合太幸福了,一个文学家,一个思想家;一个赤诚,一个理性;一个爱倾诉,一个善劝导;一个热情,一个悲悯。
评分部头不小,全是书信,内容以生活琐事居多,因而更是很奇妙的阅读体验。就像我在我流淌的时间(近6小时)中体会她们所流淌的时间(近30年),一种美妙的跨越时间的“共在”。
评分作家之间的通信最有料。
评分集感人、搞笑、八卦、思想于一书!
评分之前很好奇,麦卡锡,一个需要热烈感情的人如何与不认可亲密关系的阿伦特相处这么亲密,她那样的毒舌drama queen大概受不了阿伦特这样高高在上的理性派。但麦卡锡的书信,种种患得患失(居然因为阿伦特离开时没有回头就难过到窒息),让我觉得,她大概是爱她。当然,比起麦卡锡,阿伦特更让我觉得诧异,毕竟麦卡锡的种种戏精附体,大概她不会喜欢,但她也居然陪她玩,很奇妙。最后,麦卡锡依靠整理阿伦特的书稿,来跟阿伦特对话、交谈,撑过阿伦特死后的日子.....虐点被正正戳死【我曾经无数次拿这个做海菲的梗,结果人家真的是这么做的,感觉我萌了一对塑料花cp(生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