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良(1913—2001),字太初,安徽东至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8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习日文、英文。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经陈寅恪推荐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9年入美国哈佛大学习日本语言文学和梵文。1944年获哈佛博士学位。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年回国并任教于燕京大学。1947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在敦煌学、佛学、中外关系史等方面也有较深的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唐代密宗》《日本——从史前到现代》等。
本书是出身世家却一生甘为书生、因《世界通史》闻名于世实则醉心于中国史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的传记,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毕竟是书生、钻石婚杂忆和郊叟曝言,以极为平实的语言,回忆了他在二十世纪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书中还记录了周一良先生与陈寅恪、吴晗、吴于廑、杨联陞等众位师友的交往和情谊,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时代记忆。
1、两天读完这本早就在list里放置的小书,却出乎意料地失望。 2、或许周先生有好的学问,或许周先生有好的著作,但我总是很难将他划归到一个正统的学人范畴,因为他太社会化了。人一旦社会化严重,他将迎合别人的态度,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学人不可能做到的。 3、周先生对...
评分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我们能做好的,也就是那一个梦;能演好的,也就是那一个角色。 周一良先生,一辈子出演书生,演得着实不赖,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尽管有坎坷与委屈,有无奈与无助,但,谁有能说那不是剧情的需要呢? 万丈红尘中,能人...
评分周一良:《周一良:毕竟是书生》,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 20181029草就 首先我要直接说,这本书至少这个版本,不推荐收藏,基本上就是简单的拼凑,没有任何的逻辑可言,编辑真的很随意,随便拼凑都能出书,没有前言说明,很多回忆其实都有重复。这些略去不谈,仅就我认真阅读...
评分周的争议在于,学问出色,帮学生做学问也尽力,平时做人也很得体;但特殊时期黑白不分,中伤过老师、爱人。他的问题或许在于,迷信权威,迎合主流。父亲教他规矩道德,他遵从;政府教他批判“右派”,他也照办;从建国到文革再到文革结束,他的思想几番大变,说明他要么缺乏独...
一方面干货不多,一方面又的确挺干的。看见有评论说选编不太行。
评分读完很难过,又是人生前后两段截然分明的典型。早年是当之无愧的学术新秀,既受过非常出众的传统教育,又去哈佛读了博士学位,英法德日希腊拉丁梵语全都会,放到今天都是非常了不得的。后半段的人生可能更有“毕竟是书生”的无奈,或者说学术和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很多事情并非出自本愿,包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荒唐的事情和话,但在政治的裹挟下,又没有其他的出路可选。
评分做到周一良这个份儿上也很难得,被陈寅恪破门而出的人,是怎么好意思写出“毕竟是书生”的呢,还把这五个字刻了一方图章,以此明志吗?八十年代还有脸到处提陈寅恪,理直气壮的给自己辩白,当了梁效四皓,你多么诚心诚意痛哭流涕的忏悔都未必被历史原谅,何况还这么骄矜自恃。
评分说白了就是告诉你,想当年我老周当红小将时是如何如何风光,在“人民公敌”的陈寅恪老师面前,“大义灭亲”、“英勇无畏”地批斗他,以为是保护人民的圣斗士,结果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不过党国的一枚棋子,穷酸秀才一介。
评分干货不多;反省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