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新清史 海外中国研究 清史 柯娇燕 历史 明清史 满人 海外汉学
发表于2024-11-21
孤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很优秀的叙述。自入关以来满人就陷入为 他邦的寄居者这个身份。最后满人没有了帝国,没有了旗营,没有了满洲,北京也非他们所归属,长大的驻防城市也和他们没有关系,除了 虚假的 民族大团结好像和他们有关系,他们始终是金梁所说“我以人为可异者,人亦我为可异,异乎!异乎!”
评分通過三代滿人“滿洲性”的覺醒,論證應用涵化(acclturation)代替漢化。寫法頗有情感,但說理不足,行文亦枝蔓過多。
评分这本书前面是基于旗营生活的人物传记,核心是那十页结论,段段精彩。柯老认定存在两种“满族”的族群观念叙事,一种是习见的“汉化”叙事:源自东北“故乡”-18世纪乾隆帝文化政策-20世纪初邹容章炳麟鞭挞-民国以及新中国以降强加一种与蒙古、回族等相同的、“有故土的”“少数民族”“边缘”身份;另一种则在具体考察中才能体现出:族群性在17世纪混乱的身份识别与入关后漫长岁月中孕育,前者在后者中依语境而忽隐忽现,后者以“文化飞地”亦即驻防旗营为场所,与东北故乡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清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直到晚清江南战争与战后朝廷对旗人社区的抛弃,孕育了新身份,而清季民族主义则提供自我镜像,促成金梁等人“回到过去”。反满运动的本质是消灭第二种、强加第一种。1990年能写出这种研究实在是空谷足音了。
评分皇太极提出“满洲”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努力营造“民族心理”,以此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凝聚力的尝试。可惜顺治入关后,已经意味着八旗子弟的消亡。
评分此书的新清史论点先不说 史实错误也太多了点 不知道是原书如此 还是翻译造成的 随便举例(1)199页击毙克林德的应为恩海而非书中的恩存 (2)215页 皇族内阁产生的时间也提前到了1910年 (3)217页 黄兴的妻子徐宗汉被写成了徐宗山 (4)218 浙江巡抚 张曾敭的名字写错 并在其后几页 有多次出现 (5)222页 溥仪的帝师中的陈宝琛被写成了陈宝箴 而陈宝箴在1900年就已经去世了 根本无机会成为溥仪的老师 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将两人弄混了 (6)237页 介绍邵英参加了伪满政权 但是绍英在1925年就已经去世了 在短短的这几十页中 出现如此高频率的史实错误 严重影响了阅读感受 其他地方的词句 史实错误也有 只是没有这几十页这样集中
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美国人真是有一套。我是先很艰难的读了《半透明之镜》再回过头来读《孤军》的。她的文采真是非常漂亮,翻译也很棒。结构很巧,用杭州驻防八旗的一个贵族三代人的视角分别去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探讨满族的身份是怎样与历史互动的,可以叫做一种“...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评分柯娇燕《孤军》的精华,其实不在于文化-种族(Race)-族群(Ethnic Group)的流动式的满人身份的分析思路,也不在于“外在的形塑机制消失后,寻在内在的自我认同”,或者“满人的身份认同是汉民族主义的镜像”等名言。 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无法串联起整本书。所以很多人读完后...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孤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