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校釋

大乘起信論校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高振農 校釋
出品人:
頁數:236
译者:[梁]真諦
出版時間:2016-1
價格:2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1112511
叢書系列:中華國學文庫
圖書標籤:
  • 佛學 
  • 佛教 
  • 宗教 
  • 大乘起信論 
  • 中國哲學 
  • 工具書 
  • 子部 
  • 國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大乘起信論》相傳為印度馬鳴菩薩作,南朝梁真諦譯,是大乘佛教的入門書,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佛教各宗派都産生過巨大影響。本書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中心,詳盡闡述瞭心與世界萬物的關係,以“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之說構成其思想體係,是瞭解和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大乘起信論校釋(精)》由*名佛教學者高振農整理校釋,詳注其中涉及的佛教重要概念,逐段梳理其思想,使此論曉暢易讀,並對作譯者等諸問題詳加辨析。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序言裏說“'真如緣起'說,是中國佛教特有的緣起理論”——這不就等於說真如緣起佛陀沒說過,是中國人自己編造的嗎?我反對,佛陀絕對說過真如緣起。若無分彆、無差彆相,何以得說差彆?以依業識生滅相示。【或示超地,速成正覺,以為怯弱眾生故。或說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以為懈慢眾生故。能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而實菩薩種性根等,發心則等,所證亦等,無有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但隨眾生世界不同,所見所聞,根欲性異,故示所行,亦有差彆。】犍椎,召集僧眾的木製法器。

评分

沒讀懂????(2018.5.12)——漸懂(2019.5.21)——似乎對理解禪宗很有幫助(2019.8.18)——大緻知道瞭神秀與惠能之不同在何處(2019.9.5)

评分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彆,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無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评分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彆,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無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评分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