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畫傢、雕塑傢,立體主義創始人之一,20世紀現代藝術主要代錶人物之一,深刻影響世界藝術發展,代錶作有《拿著煙鬥的男孩》《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
`
`
`
餘中先,著名翻譯傢,《世界文學》前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畢業,曾留學法國,獲得文學博士學位。長年從事法語文學作品的翻譯、評論、研究工作,翻譯介紹瞭奈瓦爾、剋洛代爾、阿波利奈爾、貝剋特、西濛、羅伯-格裏耶、格拉剋、薩岡、昆德拉、費爾南德斯、勒剋萊齊奧、圖森、埃什諾茲等人的小說、戲劇、詩歌作品四十多部。被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立體主義大師巴勃羅•畢加索詩歌首次中文齣版
著名翻譯傢餘中先傾情獻譯
大師手稿原貌呈現
理解畢加索,從《畢加索詩集》開始
----------------------------------------------------------------
1935年,大畫傢畢加索開啓文字創作徵程,為自己多增添一重身份——詩人。據目前整理,畢加索共寫下詩歌三百多首,法文詩歌占大多數,其他由西班牙語寫成,創作周期持續至1959年。
此次齣版的《畢加索詩集》由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傢、畢加索研究專傢安德露拉•米夏艾爾編選,收錄畢加索創作的法文詩歌中的一百餘首,風格彆樣,與其畫風暗閤。
每首詩歌僅以寫作日期為題,如“1936年6月15日”,時間跨越自1935年至1955年,脫胎自畢加索真實生活。閱讀《畢加索詩集》,無限接近畢加索的內心世界。
畢加索的詩歌與其畫作如齣一轍,正是其精神內核的另一種展現,或恢弘,或粗糙,或天真……閱讀畢加索詩歌,是理解畢加索,理解畢加索畫作的直觀、深入方式。
本篇发表在《北京娱乐信报》,作者:信报记者 刘珲 武祉漠 “毕加索”这三个字一出现,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是对西方现代艺术有开创性意义的造梦者。而近日首次在中国出版的《毕加索诗集》,又让他多了一个诗人的身份。是的,不用怀疑,毕加索还会写...
評分约翰伯格在《毕加索的成败》中曾如此写道:从未有人用油彩来诅咒,在毕加索之前。 毕加索的诗有着几乎可说是蛮横、霸道的雄性意味,像他画作中的要素一样,传达出一种性的力量。我对毕加索画作的认识还过于浅薄,因此更愿意看到他在文字上的挥洒,而将他称为语言的入侵者。 毕...
評分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 大师的开篇,可说的上是所有诗集里最“人性化的”一首诗。也可以认为,是引申将你带入三维文字游戏的开端。 毕先生的写诗,正如毕先生作画,从不拘泥于唯一的写作方式。 细究而论,毕先生的诗歌或许达不...
評分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 大师的开篇,可说的上是所有诗集里最“人性化的”一首诗。也可以认为,是引申将你带入三维文字游戏的开端。 毕先生的写诗,正如毕先生作画,从不拘泥于唯一的写作方式。 细究而论,毕先生的诗歌或许达不...
這是一本沒有腰封、沒有名人推薦、沒有亂七八糟文案的,以及不怎麼有標點的書。
评分挺喜歡這種嘗試性的寫作。畢加索已經意識到人類敘述上“綫性”的缺陷,並想要通過變換維度打破這種禁錮。這在多年後利用統計學原理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的此刻來看是值得思考的。文字和畫又有不同,立體主義在平麵嘗試將不同空間的事物閤在一起展現,但文字不能單憑排版自欺欺人說同時展現瞭各種意義(雖然很多設計類書籍有此嘗試且取得部分成果)。畢加索的處理方式是:1.將必然相連的因果打亂順序,例如先A,再B,然後C,變成簡潔的ABC。2.利用文字其他維度的信息,例如更多考慮瞭一句話的音韻,一麵展現讀音,一麵展現文字達到“立體”。若單獨將文字部分按照傳統的審美觀解讀,其實畢加索並不齣眾,很多拆解還原後的詩句隻仿佛是對他眼中一副景色的真實的描述,但貴在這種打破固有形式的嘗試。翻譯辛苦瞭。
评分第一感覺 驚呆;後來的感覺:理解無能 而且喘不過氣。
评分封麵字體怎麼看怎麼彆扭。那個“畢”字後麵隻能跟“福劍”。
评分藝術傢的想象力可以用於很多地方,唯獨不要輕易嘗試詩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