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齐娅·黛莱达
Grazia Deledda(1871—1936)
出生在意大利撒丁岛中部努奥罗市一个很有声望的家庭里,父亲是当时的努奥罗市的市长。她从小聆听大人们在夜室里讲述有关撒丁岛的古老传说,15岁便开始文艺创作。
她的早期作品《正直的灵魂》(1895)、《邪恶之路》 (1896)以犯罪、忏悔为主题,描写了撒丁岛人在古老的宗法制度下所涉及的一系列道德问题。20世纪初期,她着力创作了《埃里亚斯·波尔托卢》《灰烬》《风中节苇》《山上的老人》等小说。20世纪20年代,她又创作了《孤独人的秘密》、 《阿纳莱娜·比尔希尼》等作品。1926年,黛莱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邪恶之路》是黛莱达的成名作。它以撒丁岛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青年雇农大胆追求女主人玛,两人坠入情网,但因为门第悬殊,女主人改变初衷,另嫁他人,导致主人公走上了邪恶之路。黛莱达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爱情与道德、罪与罚的冲突为切人点,展示了撒丁岛古老的文明和宗法制下的乡村生活,以柔婉清逸的笔致叩动读者的心弦。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极大的反响,当时甚至连不识字的人都聚集起来请人诵读。也有人质疑她的创作思路:为何要把这样罪恶的故事写得如此动人心扉?能么能把淫荡的女人写得那么美丽、把为欲望驱使的杀人者写得相貌堂堂……
读书时写作文,老师总说见微知著,不要把主题搞的过大。我总觉得这个邪恶之路四个字过分夸张了。放到今天,这个故事就像是报道上的犯罪故事一样。仆人爱上大小姐不得,出门犯罪抢劫改头换面,回来装作有钱人,杀了大小姐原配又成功抱得美人归。当然,这个大小姐也是牛逼,又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两星半吧 大段的寓情于景的描写实在耐不下性子逐段读完 结尾让玛丽亚失去了所有的角色魅力
评分失望
评分文笔一般,尤其一进入到自然风光描写时难掩一种女学生的稚嫩虚浮。人物一般,剧情一般,对撒丁岛的人文风情也没有更广阔详尽的展现。最后一章的心理描写较有深度,值四星。前面的所有章节最多值两颗星。总体两星半。
评分文笔一般,尤其一进入到自然风光描写时难掩一种女学生的稚嫩虚浮。人物一般,剧情一般,对撒丁岛的人文风情也没有更广阔详尽的展现。最后一章的心理描写较有深度,值四星。前面的所有章节最多值两颗星。总体两星半。
评分爱而不得果然引人疯狂。如果没有得到回应,没有燃起不实际的希望之火,又怎么会蔓延成最后的灾难?所以,一人走上邪恶之路,两人却都要背负罪恶,是应当的。 话说回来,主仆的阶级之分,确实是不应该打破的吧?不然又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故事?啊,可不是该相信每个人都该有机会的吗?唉... 还挺好看的。该爱不该爱,欲拒还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