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洛佩兹,是《战争与历史》杂志的创刊者及主编,曾出版过一系列讲述苏德战场的著作,其中包括《库尔斯克:毁灭德意志国防军的四十天》《红军的伟大和苦难》等。
拉沙·奥特赫梅祖里,为前外交官及《战争与历史》杂志编委。他精通俄语、格鲁吉亚语、英语和法语。与苏联社会的广泛接触使他得以了解苏联人对朱可夫的看法和评价。
无论舆论导向如何变化,无论朱可夫被揭露出什么缺点(比如专断、蛮横、粗暴、虚荣),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朱可夫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军人。在战乱的年代中,他竭尽全力,挽救苏联于崩颓;在纳粹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嚣张时,他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朱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伟大将军,打败希特勒的英雄,他显赫辉煌的战功以及略带悲情的结局作为传奇,将永远彪炳史册。
如今时移世易,再回首当年,会发现,许多曾经感觉雾里看花的往事正变得逐渐清晰。《朱可夫(打败希特勒的人)》的两位作者让·洛佩兹、拉沙·奥特赫梅祖里力图钩沉尘封的历史,为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朱可夫,因此翻阅并比对了大量苏联解禁档案资料,以及各方珍贵的历史材料,全力展现朱可夫完整的一生,揭示了朱可夫作为一位伟大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惊人创举,但也并未掩盖他的失败,弱点和错误。
1941年 6月22日,德国三大集团军入侵苏联。 1941年7月中旬,苏联164个师中,有89个师被德军部分或全部消灭。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冯•博克率领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黑云压城,莫斯科陷入恐慌。 而此时,斯大林下达了红场大阅兵的命令。 1941年11月7日清晨,...
评分相比于今年上半年甲骨文出版的杰弗里的《朱可夫》,这本才是战史爱好者必读之书(而杰弗里的《朱可夫》则实在是一部可读可不读的作品),个人这两天一直在读此书。本书引入了大量苏联档案,考证之处比比皆是,个人更是将其当做一部苏联将领回忆录的指南来阅读。 在此,笔者想指...
评分1941年 6月22日,德国三大集团军入侵苏联。 1941年7月中旬,苏联164个师中,有89个师被德军部分或全部消灭。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冯•博克率领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黑云压城,莫斯科陷入恐慌。 而此时,斯大林下达了红场大阅兵的命令。 1941年11月7日清晨,...
评分1941年 6月22日,德国三大集团军入侵苏联。 1941年7月中旬,苏联164个师中,有89个师被德军部分或全部消灭。 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冯•博克率领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黑云压城,莫斯科陷入恐慌。 而此时,斯大林下达了红场大阅兵的命令。 1941年11月7日清晨,...
评分相比于今年上半年甲骨文出版的杰弗里的《朱可夫》,这本才是战史爱好者必读之书(而杰弗里的《朱可夫》则实在是一部可读可不读的作品),个人这两天一直在读此书。本书引入了大量苏联档案,考证之处比比皆是,个人更是将其当做一部苏联将领回忆录的指南来阅读。 在此,笔者想指...
评价人物不能脱离当时,脱离了时代和环境的评价都是苍白无力的。就像朱斯之间的争论基辅战役一事,各自都有局限和理由。还有就是诺门罕战役的伤亡数量,以及后期参与政见之争,之后荣誉加身,自负心态也是当时苏俄宣传环境给予的结果。
评分内容详实,文笔流畅,军迷必读。期待国内引进作者的《曼施坦因》。
评分翻译的语言风格不太适应,编辑校对错误偏多。对了解朱可夫其人及二战苏联军事政治决策有帮助。
评分评价人物不能脱离当时,脱离了时代和环境的评价都是苍白无力的。就像朱斯之间的争论基辅战役一事,各自都有局限和理由。还有就是诺门罕战役的伤亡数量,以及后期参与政见之争,之后荣誉加身,自负心态也是当时苏俄宣传环境给予的结果。
评分字体太小,排版像屎!但是仍然掩盖不了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传记,对朱可夫的历史地位及个性都有极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比看的上一本朱可夫传记《朱可夫 斯大林的将军》好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