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命運

生存與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瓦西裏·格羅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

20世紀最偉大的作傢之一。

——《觀察傢》(Observer)

格羅斯曼是蘇聯時代的托爾斯泰。

——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著名作傢、 英國“文壇三巨頭”之一 )

----------------------------------

蘇俄記者、作傢。1905年生於烏剋蘭彆爾基切夫,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數理係,1930年代開始發錶作品,得到高爾基、巴彆爾等文壇大傢賞識,1937年加入蘇聯作傢協會。衛國戰爭爆發後,作為《紅星報》特派記者深入前綫采訪報道,曆時四年,見證瞭從莫斯科保衛戰到攻剋柏林幾乎所有主要戰役。

戰後,齣版瞭小說《人民是不朽的》《為瞭正義的事業》等。1960年,長篇小說《生存與命運》完稿,但隨即在尋求齣版過程中被剋格勃查抄。格羅斯曼不服,直接嚮赫魯曉夫陳情。蘇共中央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蘇斯洛夫召見瞭格羅斯曼,不僅禁止齣版《生存與命運》,拒絕歸還手稿,還強硬地威脅格羅斯曼――齣版這部小說想都不用想,兩百年後也不可能齣版!

1964年,格羅斯曼鬱鬱而終。1974年,在“氫彈之父”安德烈·薩哈羅夫等人幫助下,小說備份手稿以縮微膠捲的形式被偷運齣蘇聯。1980年代,《生存與命運》以英、法、德等多種語言版本麵世,在歐美引發巨大轟動,成為文學經典。1988年,蘇聯的老牌文學雜誌《十月》分四期連載《生存與命運》,之後又齣版瞭單行本。此時,距手稿被查抄不過纔28年而已,距離蘇斯諾夫“兩百年”的預言差得很遠。在今天的俄羅斯,格羅斯曼已被當然地歸屬於最偉大的作傢之列。

------------------------------------------------------

譯者簡介

嚴永興,194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俄蘇文學翻譯和研究工作。1962年畢業於上海外語學院,曾長期擔任《世界文學》編輯部副主任、《外國文學動態》雜誌副主編。翻譯《生存與命運》《撒旦起舞》《大師與馬格麗特》等數百萬字俄語文學作品,主編《白銀時代叢書》,著有《輝煌與失落——俄羅斯文學百年》等專著。

鄭海淩,1950年生,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翻譯有《童年》《母親》《死魂靈》《離散情侶》等俄語小說,譯作《夜鶯大盜》獲1987年首屆彩虹文學翻譯奬,《霧中星》獲1995年戈寶權文學翻譯奬。現主要從事文學、翻譯學和比較文化研究。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新思文化
作者:[蘇] 瓦·格羅斯曼
出品人:新思文化
頁數:944
译者:嚴永興
出版時間:2015-10
價格: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53488
叢書系列:開放曆史
圖書標籤:
  • 蘇俄文學 
  • 小說 
  • 俄羅斯文學 
  • 生存與命運 
  • 蘇聯 
  • 外國文學 
  • 文學 
  • 俄羅斯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逝去的人,活著的人,苦難並沒有結束……

● 理解極權社會起源的必讀之書!

● 一部應該被人類長久記憶的偉大著作!

● 歐美公認“當代的《戰爭與和平》”、“20世紀最偉大的俄羅斯小說”。

● 《衛報》《世界報》《紐約客》《觀察傢》《紐約時報》等全球媒體一緻贊譽。

● 梁文道極力推薦:“這是我做讀書節目十幾年來,最想給我的觀眾們介紹的一本書。”

● 豆瓣9.7超高分評價,我們將“看到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建立起一個非人的社會實行對他人和自我的壓迫;看到這樣社會中的每個人如何需要在每日的生活中為捍衛自己剩餘的良心而作的鬥爭”。

------------------------------------------------------

1961年2月14日,蘇聯當局派剋格勃闖入作傢瓦西裏·格羅斯曼的住宅,“逮捕”瞭一份小說書稿。主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判定它“比帕斯捷爾納剋的《日瓦戈醫生》更加危險”,“兩百年後也不可能齣版”。這就是《生存與命運》,後來的人們稱它是“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在這部以衛國戰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中,格羅斯曼用托爾斯泰式的宏大格局和契訶夫式的動人筆觸,一方麵敘述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另一方麵講述普通人尤其是沙波什尼科夫一傢的遭遇,全景展現瞭斯大林時期的蘇聯社會生活。

這是一整個時代的寫照,一本極權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一部20世紀最黑暗年代的心靈史詩。從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從前綫的城市廢墟到後方的科學實驗室,從希特勒的集中營到斯大林的古拉格,關於斯大林時期蘇聯社會生活的真實麵貌,沒有比《生存與命運》更為全麵的描寫。格羅斯曼細膩而專注地書寫無情戰爭的真實畫麵、錯綜復雜的人生百態、個人對暴力的艱難反抗,通過眾多人物在戰爭和極權雙重碾壓之下的悲慘命運,揭示齣那塊土地滿載的失落與悲愴,以及人民的恐懼與希望。

格羅斯曼是“蘇聯社會的第一個自由之聲”,是極其罕見地兼具自由精神和道德勇氣的作傢。他直視蘇聯社會的靈魂深處,見證苦難,見證人性,見證希望,完成瞭很多蘇聯作傢竭盡全力卻沒有取得的成就。他對社會現實的拷問,對人的命運的探討,對曆史、道德和政治自由而深邃的思索,依然沉重地擊打著我們的內心——麵對毀滅社會、摧殘和消滅許許多多社會其他成員的極端之惡,我們該如何捍衛人性中的善良和是非感?

這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最大的遺珠之憾,更是應該被人類長久記憶的偉大著作!思考是危險的,不思考往往更加危險。為瞭將20世紀人們已經遭受的苦難留在曆史中、永遠不要再發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讀讀這本書。

------------------------------------------------------

名人推薦

一幅蘇聯社會整個時代的肖像。

——大衛·雷姆尼剋(David Remnick,《紐約客》主編)

本世紀真正的《戰爭與和平》。

——羅伯特·錢德勒(Robert Chandler,英國詩人、翻譯傢)

《生存與命運》遮蔽瞭當今西方世界幾乎所有能夠被認真對待的小說。

——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文學評論大師)

正如所有真正偉大的藝術創作,《生存與命運》讓人壓抑沉重,它無所畏懼,真實地展示瞭人類所能造就的惡果,以及我們在厄難中所能成就的輝煌。一本偉大的書,一部文學的傑作,一部隻有俄羅斯人纔能寫齣的著作!

——約瑟夫·愛潑斯坦(Joseph Epstein,美國作傢、文化評論傢,《美國學者》資深編輯)

瓦西裏·格羅斯曼真正的主題是善的力量,無論它是隨性而為的,是平淡無奇的,還是英勇堅決的,正是善對抗著極權主義對人性的泯滅。

——琳達·格蘭特(Linda Grant,英國作傢)

對於不僅已從我們所經曆的恐懼裏走齣,並且也已從我們關於那恐懼的記憶中走齣的今天與明天的廣大讀者來說,《生存與命運》將會發生深遠的影響。格羅斯曼留下瞭一部將為人類長久記憶的書。

——列夫·安寜斯基(Lev Anninsky,俄羅斯文學評論傢)

瓦西裏·格羅斯曼的小說將永久地銘刻在我的記憶中,並不隻是因為它鴻篇巨製的體量,它對極權體製的深刻沉思,它對戰爭令人贊嘆不已的敘述;更因為,這是一部讓我哭泣的小說。在濛彼利埃機場,我讀它,不是隻落下幾滴眼淚,而是長久的失聲痛哭……在集中營,格羅斯曼失去瞭他的母親。在《生存與命運》中,他筆墨溫存而痛楚,這是隻有在極權體製下幸免於難的人纔有的人生經曆。確實是經典之作。

——吉莉安·斯洛沃(Gillian Slovo,英國作傢、英國筆會主席)

我在文字和電子媒體介紹書介紹瞭二十多年,很少遇到像《生存與命運》這樣的作品,覺得推薦它是自己不能迴避的道德義務。七八年前讀到英文本之後就四處嚮人宣說,想它有機會在中文世界現身。

——梁文道(知名作傢、媒體人)

------------------------------------------------------

媒體評論

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傑作。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一部經典。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20世紀最優秀的俄語小說之一。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格羅斯曼對蘇聯生活的敘述是百科全書式的,洞若觀火……令人贊嘆不已。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部傑作……他留下的隻有悲憫的情懷、溫和的幽默,以及對人性美好卻不切實際的堂吉訶德式信念。他是一個失敗者,卻是所有作傢裏麵最聖潔高尚的。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格羅斯曼是一緻公認的20世紀最傑齣的作傢之一,《生存與命運》是曆史長河為人類留下的寶貴遺産。

——《衛報》(Guardian)

閱讀這本書,並為20世紀誕生瞭一位思想深邃高遠的文學人文主義者而欣喜。在當代文學中,這些書中人物經曆的苦難與自我的探尋,是對人類心靈最令人不安卻又令人振奮不已的拷問與反思。

——《華盛頓郵報·書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生存與命運》是一部兼具勇氣和智慧的著作,筆墨有著契訶夫式的質樸精妙。

——《展望雜誌》(Prospect Magazine)

《生存與命運》在當代俄羅斯文學中罕有其匹……不得不承認,《生存與命運》中的格羅斯曼是蘇聯社會的第一個自由之聲。

——《評論雜誌》(Commentary)

人性,就像曆史,是無法給齣確切結論的。人既能作惡,亦能為善……格羅斯曼就是這樣的作傢,他試圖探求蘇聯社會的曆史結構和未來可能。

——《國傢》(The Nation)

圍繞斯大林格勒戰役展開的鴻篇巨製,以托爾斯泰式的格局,講述瞭沙波什尼科夫一傢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經曆,並且深入到瞭人類社會“腹地中的腹地”——滅絕營和古拉格……正如格羅斯曼堅信的,隻要善還存在,人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費加羅報》(Le Figaro)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生存与命运》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说它伟大,并不是因为它曾有幸成为前苏联“200年内难以出版”的禁书,而是因为这部书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和反思俄罗斯民族历史上的那场战争。当然,如果只是题材取巧,那还远称不上伟大。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便在于它独特的主题和...  

評分

1 俄罗斯文学一直有两个传统,首先是现实主义,从托尔斯泰开始,到陀斯妥耶夫斯基,到契诃夫、屠格涅夫、高尔基、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无不如此;其次就是很多作家都喜欢写全景式的巨著,上述作家除了契诃夫和屠格涅夫之外似乎都有过这种尝试——如果高尔基...  

評分

理想国版《生活与命运》中梁文道的新序、力冈的译序和罗伯特钱德勒的导读,都已经对这本书谈得足够多足够好了。读完这本书后的几天,觉得真要写下点什么,大概就是横亘在心无处释放的叹息了。 这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前线与大后方的普通人的生活。几十年前的事...  

評分

当时上高中只读了上册,没读下册,甚为可惜,工作以后在朋友单位的图书室看到了这本书,借阅了出来,着实兴奋,后来该图书室搬迁,书全部处理,我在外地出差,回来后甚为可惜,该图书室存有大量的好书,包括当时不少的内部书籍。  

評分

用了整个假期读完这部鸿篇巨著,74万字,910页。本书的架构磅礴,在1941年的冬天,从乌克兰的德军战俘营到大后方喀山的集体农场,从苏德僵持的斯大林格勒到苏联战时首都古比雪夫,将整个卫国战争的横截面描绘成一副整个苏联社会的历史画卷。 托尔斯泰在19世纪根据俄法战争写了...

用戶評價

评分

天地不仁啊以萬物為芻狗,作傢更不仁啊還要扒光芻狗

评分

發明“Intellectual”一詞的俄國,總能為人類思想閃耀的群星注入自己最深沉的力量。

评分

如果不是俄國的人名太難記,我簡直想給6顆星!

评分

天地不仁啊以萬物為芻狗,作傢更不仁啊還要扒光芻狗

评分

放下書看看自己的生活,反復品咂方解其真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