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达·斯考切波
女,1947年5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先后出版过《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现代世界中的革命》、《保护士兵与母亲》等专著。曾任美国社会科学史协会主席(1996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2001—2003年),哈佛大学教授。
译者
何俊志,男,1973年生于四川平昌。1993—200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2000—200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选举与议会制度。
王学东,男,1974年生于山西,199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99年、2004年获得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外交。
上学期修“比较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总听朱老师和同学提到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于是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从图书馆借出来两次,但都因为当时上课任务比较重加上还有很多事要干而放弃了,这次终于下定决心拿出两天时间将之看完。这本书是斯考切波在哈佛大学的博士...
评分近五百年来的各国历史,基本上就是它们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这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海洋型国家的转变完成得比较顺利,而三个大陆型国家法、俄、中,则都是在经过长期痛苦、代价高昂的流血革命之后,才最终脱胎换骨,完成对国家和社会的重新...
评分 评分想写书评但书放在办公室里了,全凭记忆来了,如果有记错的地方欢迎指出。 上发展研究的老师曾经给学生放过一段Skocpol的采访录像,其中谈到她那本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出版之后引起的巨大争议。“正统”的社会学家认为她研究的case太少变量太多,因而不科学(失去了太...
天才提出独特而简洁的框架 庸才给它挑毛病 并且东抄西抄提出调和主义的联合框架来修正天才的所谓疏漏
评分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给一个国家带来根本性的结构转型。 通过比较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以及英国、日本的反面案例,发现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压力下,一旦国内爆发政治危机,同时农村存在使得农民团结起来的组织基础,两个条件综合起来,革命的浪潮就会冲破旧政权薄弱的堤坝。 革命领袖们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建设新国家,而是在当时种种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中,才能施展拳脚。
评分除了法国的部分由于缺少历史知识读起来有点困难,到了俄国中国就越来越轻松。可以说,至少有关中俄两国论述是比较精彩的。结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断,和接触过的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哲学出身)的观点不谋而合,很有意思。
评分补,2019.8看过;绝对有删节! 我要去找英文版!
评分革命的本质特征是给一个国家带来根本性的结构转型。 通过比较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以及英国、日本的反面案例,发现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压力下,一旦国内爆发政治危机,同时农村存在使得农民团结起来的组织基础,两个条件综合起来,革命的浪潮就会冲破旧政权薄弱的堤坝。 革命领袖们并不是根据意识形态来建设新国家,而是在当时种种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中,才能施展拳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