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才华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悟力,扑捉被人忽略的生的意义,其作品无不灌注性灵智慧。
代表作有:小说《马伯乐》《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后一部作品,在孤单寂寞之际,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呼兰河畔那个墨迹斑驳的黄金时代——她的童年。她用最稚拙和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节奏徐缓,却又内蕴深藏,浑朴醇厚,读来荡气回肠,充满沧桑感。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生死场》以“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农村发生的恩怨故事,生动描摹了中国人的悲惨遭遇,和在死亡线上勇敢抗争的民族气节。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看过了电影《黄金时代》再来翻得这本书,对于《呼兰河传》《生死场》早有耳闻,这次就着电影,也是正好手头看完《金瓶梅》换个不同口味的来读一下。 没有想到书读的极快,两三天就读完了,震撼是有的,但好像不似其他人那般强烈。 文字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壮美的修辞,却让...
评分真正的作家,终于明白了与普通写手的区别。 呼兰河传,写的是普通农家的生活,作者应该是出生于至少是一个富农家庭,有几间房子和一个园子。 她可以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发现其中的美好,用笔细腻。 生死场写的则是一个革命的事情,在旧社会,农民的地是租来的,地主涨租那...
评分 评分提到萧红,不由得会想到萧军,以及萧红的情感经历。有时候相比文学著作,会对作品背后作者的轶闻琐事更感兴趣。 萧红一生中有三个男人。 第一个男人是萧红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包办许配的汪恩甲,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 萧红经由同班同学汪恩甲的哥哥的牵引,开始认识汪恩甲...
2019已读104。语言令人着迷,一副东北小城镇的群像图。笔触若即若离,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即置身事外又游离其中。萧红真是天才,《呼兰河传》是近期所看的最令人喜欢的读物。
评分祖父,团圆媳妇,二伯,冯歪嘴子。
评分上次看《生死场》觉得挺好看但没有那么强的记忆,这次凑单买回这本看,很着迷。也许是跟看过拍萧红的那个电影有关,就像有个人的一旁读旁白,每一句都进到心里。她和爷爷的后园,东北夏天的傍晚,我能闻到下过雨后东北的泥巴味儿,还有二伯和歪嘴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日子每天这样过,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春去秋来,萧红看的透彻,正如那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我的家是荒凉的。”
评分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评分不过,物质的充实也是充实,充实总比空虚要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