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1980年生,天蝎座,云南大理人,现居上海。
写作风格跨界科幻、奇幻与纯文学,曾在《科幻世界》《鲤》《上海文学》《小说界》等刊物发表小说。已出版长篇小说《月光花》,短篇集《人字旁》。
日常所爱:书,酒,甜食。另有关于吃喝与行走的文字散见于报章。
《姨婆的春夏秋冬》中,“姨婆”是一个通灵的有着女巫气息的神秘存在,她的目光就像一个神奇的水晶玻璃球,上海滩上林林总总的曼妙生活,由她的水晶球折射出来,闪烁着真实得近乎虚幻的光泽。
在民国上海的那部分故事里面,无论是性格沉默刚强的心墨、还是神采张扬热烈的皓雪,都活在自己的个性世界里,都选择独立而并非依附的生活方式,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而触及“世纪末”时期的上海时,她展示了身处这座城市的居民独特的心情:市场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大幅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而那些传统、朴素、稳固的人际关系和品质尚未完全远离。在世纪交替的时刻,无处不在的瞬息“变化”被大肆称颂,极不负责任地允诺人们玫瑰色的生活前景。于是几乎所有的人信心满满地奔着这变化而去,毫不吝惜地舍弃业已脆弱的宁静、平和、温情、善意,希冀在物质生活的飚速丰盈中得到补偿。
文/宋薇棠 “雨水哗哗地打在屋瓦上,又有铮淙的声响,来自屋里接水的盆。滴答。啪嗒。的的。家具潮湿的木味儿钻入鼻孔,靠墙的雕花梳妆台闪着乌沉沉的光。”这是默音在《姨婆的春夏秋冬》中第三个故事的开场——旧上海里的深幽小巷,如同电影里的旧镜头,碎片般的剪辑,记忆混...
评分文/宋薇棠 “雨水哗哗地打在屋瓦上,又有铮淙的声响,来自屋里接水的盆。滴答。啪嗒。的的。家具潮湿的木味儿钻入鼻孔,靠墙的雕花梳妆台闪着乌沉沉的光。”这是默音在《姨婆的春夏秋冬》中第三个故事的开场——旧上海里的深幽小巷,如同电影里的旧镜头,碎片般的剪辑,记忆混...
评分关于上海风情的书,之前只读过张爱玲笔下的若干故事以及素素的《巴黎情人,纽约沙发》。印象中的上海,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都流淌着洋气与时尚,是一个粉腻腻且浮动着情欲的都市。但是在读完默音的《姨婆的春夏秋冬》之后才觉得,她笔下的这个略带宿命感和奇幻味道的故事...
评分关于上海风情的书,之前只读过张爱玲笔下的若干故事以及素素的《巴黎情人,纽约沙发》。印象中的上海,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都流淌着洋气与时尚,是一个粉腻腻且浮动着情欲的都市。但是在读完默音的《姨婆的春夏秋冬》之后才觉得,她笔下的这个略带宿命感和奇幻味道的故事...
评分默音这本书让我有点意外,跟以前不大一样。以前的《月光花》《人字旁》留下的印象是故事情节牵引小说的走向,《姨婆》给了人物更多的笔墨,或者说把更多的力道放在人情上,老上海的里弄生活那么纤细具现,如在眼前,对小时候住过那一带的读者来说,不能不有所感慨,相对而言,...
#故事情节设计得很赞,文笔细腻如清流,故事的画面感极强。
评分像是在看《最好的时光》,不同的历史时期,主人翁、叙事笔法、节奏都是不一样的。最长也是最迷幻的“春去春又回”节奏最快、人物繁多,不停地“低俗小说”式的反转/补白视角,好玩,但又晕得很。最喜欢第一节,玉坠红绳掉落泳池时所有景物仿佛都慢了下来,非常妙!如果能把绝大多数的篇幅定下来,那飞旋与快速的章节也会更有力吧?最后故事圆了回来,但总觉和《非常道》一样,做了大量功课,但缺一个“agenda”,有“过去”和“未来”,但缺了最动人心魄的“转念”,「奇」盖过了「情」。(再看才看懂那个谁为啥没接住那个谁了…)
评分一直以为姨婆是心墨,夹杂在王皓雪吴素娟于文华李文德一干人等之间,心墨像个最传统的女主角,本以为她会淡淡活到世纪末,却偏偏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刻飘然逝去。对人世间都保持距离,偏偏因为最亲近的人背叛而死,这样的安排简直让人抑郁。
评分一直以为姨婆是心墨,夹杂在王皓雪吴素娟于文华李文德一干人等之间,心墨像个最传统的女主角,本以为她会淡淡活到世纪末,却偏偏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刻飘然逝去。对人世间都保持距离,偏偏因为最亲近的人背叛而死,这样的安排简直让人抑郁。
评分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的书,以至于那些人好像就在近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