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后,在《泰晤士报》担任副编辑,因其第四部小说《斯坦布尔列车》而声名鹊起。1935年,他穿越利比亚,回国后写成《没有地图的旅行》。1938年探访墨西哥,报道当地宗教迫害,完成《非法之路》及著名小说《权力和荣耀》。1941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并被派驻塞拉利昂,此后他以西非为背景创作了小说《问题的核心》。战后他卸下公职,四处旅行,足迹遍及南美、东欧、亚洲和非洲,同时以自由投稿人的身分继续发表著作。
格林的著作丰富,包括二十五部长篇小说、四部游记、六部剧作、三部自传、四部童书、数本短篇小说集,以及诗集、评论、报道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获奖无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高达二十一次,可惜始终未能获奖。格林曾被授予英国功绩勋章和皇家荣誉勋爵封号。
《二十一个故事》收录了格林自1929至1954年的短篇小说。《地下室》中的男孩在小时候目睹了一场偷情与意外,导致他悔恨、疑虑一生,这篇故事是通向本书其他故事的钥匙——恐惧、遗憾、暴力、对恋情的追求和背叛是全书的基调。少数故事有着喜剧的讽刺乖张——《可怜的马林》中,马林先生的腹鸣能模拟任何声音;其他则带有冷漠怪异的悲剧感:《情色电影》里一对夫妇撞见了丈夫年轻时的失检行为;《毁灭者》中少年帮伙无目的的毁灭行为让人震惊;《散场》中一对双胞胎兄弟的心灵感应在捉迷藏游戏到达到了恐怖的高潮。每篇小说均带有格林标志性的道德拷问意味,也是了解战时和战后英国心灵图景的杰作。
在短篇小说中,格雷厄姆·格林依然地探询困扰他一生的主题:恐惧、遗憾、暴力、背叛,以及人类对拯救根深蒂固的渴望。他又尖利的语言揭开人性的轻率和隐秘的原罪,冷静又残酷地勾画了梦魇和沉沦的模样。
————————————————————
我所写的都是普通的状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的普遍状况,我的主人公们都深陷其中,只有信仰能让他们获得救赎,尽管真正的救赎过程并不会那么迅速显露出来。他们犯下原罪,但上帝的宽恕是无限的,这一点很重要。也正因此,那些事实上没有告解的人,与做了告解但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些自大的、敬神的人,是有区别的。
——格雷厄姆·格林
没有哪位二十世纪的作家像他那样微妙地对人类进行比照。越来越少的小说家会着力于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格林则大师般地进行了多重区分:那些将邪恶与残酷、无情和恶毒的愚蠢区分开来的纤微界线。他的主人公们置身于一个被一丝不苟地校准的道德系统。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失败了。在格林那里,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百万条。
——扎迪·史密斯
一位出神入化的小说家……在描绘他一手掌握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故事时,功力非凡;他身上涌动着对戏剧性的强烈渴望;颇具眼光的对话,精湛的叙事。
——《纽约时报》
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每日电讯报》
去过越南,逛过非洲,得过梅毒,当过间谍。一个每天都在放飞自己的莽汉,彪悍二字完全配不上格林的人生。见过山川和大海与远方,应付过乞丐政客和恐怖分子。丰富的经历,对人的犀利观察造就了格林说的一手好故事(吹的一手好逼)在我有限的阅读生涯中,无论文学评论家亦或是作...
评分“‘所有这些恨与爱,’他说,‘都是愚蠢的,是胡说八道。’” 在短篇集《二十一个故事》中,格雷厄姆·格林借男孩之口,淡淡道出生活的真相。 “我所写的都是普通的状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的普遍状况,我的主人公们都深陷其中,只有信仰能让他们获得救赎,尽...
评分 评分“‘所有这些恨与爱,’他说,‘都是愚蠢的,是胡说八道。’” 在短篇集《二十一个故事》中,格雷厄姆·格林借男孩之口,淡淡道出生活的真相。 “我所写的都是普通的状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的普遍状况,我的主人公们都深陷其中,只有信仰能让他们获得救赎,尽...
评分21篇小说,竟让人读出了刚上学时的感觉,还记得我们背着新书包成为一年级新生的兴奋感吗?学校里的一切都那么新鲜,课桌、板凳、黑板、粉笔,还有那些等着我们去探索的课程。 有些小说小巧有趣,像是一道难度刚刚好的算数题;有些小说气质不凡,像是优雅精致的数学证明;有些小...
取材广泛,视角刁钻,基调偏黑暗,负能量满满,以无比冷静的文笔触探人性最阴暗的危险边缘。毁灭者、情色电影、剖白之暗示、逃夜、纯真、散场,均为上佳之作,精简一下也许就能是另一本《九故事》。
评分写得很好的一本书,但翻译浓重的东北味,外带对滥用成语的迷恋,让我觉得难以下咽。
评分对于短篇小说来说,故事太完整是一种灾难。
评分格林还是写故事厉害,他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抓住那些看起来怪异其实特别重大的瞬间,对主角们的人生所造成的根本改变几乎具有某种宗教性,正如他在长篇小说里探索的那样,救赎的可能和不可能。
评分很多篇都好看呀!《毁灭者》真是让人觉得惊悚,《情色电影》《可怜的马林》《逃夜》《里弗先生的机会《散场》》都印象深刻,有些结尾非常好。《尔虞我诈》好好玩,拍个电影吧。《纯真》很悲凉,一张三十年前的图。《地下室》让我想到茨威格的家庭女教师,孩子介入大人的阴暗漩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