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骚动

新闻的骚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 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丁维
出版时间:2015-6-1
价格:CNY 3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69377
丛书系列:阿兰·德波顿文集(精装版)
图书标签:
  • 新闻 
  • 阿兰·德波顿 
  • 阿兰德波顿 
  • 传播学 
  • 新闻传播 
  • 随笔 
  • 英国 
  • 外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教堂尖顶那朵无人问津的浮云,拿着注射器温柔贴近病人胳膊的医生,灌木篱笆下的肥胖田鼠,敲打白煮蛋壳的孩子和一旁满眼慈爱的母亲,胆大心细巡视海岸的核潜艇,研制出首个新型引擎样本的工厂,以及虽百般挑衅却仍能保持克制和宽容的伴侣。”——这些日常生活中较为正常、...  

评分

星期五的晚上可能是所有人在一周中最神往的时光。当然,那些没日没夜不分周末假期都要一心扑到工作上的加班狗除外。 这是一个无人接管的真空地带,漂浮着自由与自在。你刚刚从为期五天的囚禁中刑满释放,而周末又没有正式拉开序幕。此时身心松弛,满怀期待,揣着几分礼物未拆...  

评分

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4.0版的工业革命,也颠覆了整个新闻业态。它带来活泼生气和多样性,也纵容新媒体培养出一群任性的信息发布者,和一群被宠坏的受众—兴奋点越来越高、耐心越来越少,而这样的新闻消费者又推动着新媒体继续增速和增量,采取旁门左道博取眼球。于是,标题党欺行...

评分

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4.0版的工业革命,也颠覆了整个新闻业态。它带来活泼生气和多样性,也纵容新媒体培养出一群任性的信息发布者,和一群被宠坏的受众—兴奋点越来越高、耐心越来越少,而这样的新闻消费者又推动着新媒体继续增速和增量,采取旁门左道博取眼球。于是,标题党欺行...

评分

网上试读之后觉得被一些字句震到了,第一次在豆瓣上花了九块九买了电子版,等到后来我看完这本书的动力就是我本来可以买两瓶宝矿力的九块九毛钱。 在德波顿的世界里,理想中的新闻是无所不能的,现实中的新闻是千疮百孔的。书中建立的这个乌托邦,有了新闻就不需要老师,只...  

用户评价

评分

休憩28th,阿兰德波顿较失败之作,投入诚意与思考不菲,成果菲薄。严重高估新闻对人类生活的绑架与影响,对新闻所涵盖部分与特点的分析也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考虑对错,按照他的逻辑推导,全书又太单薄,感觉写的有些失败,而少见的中文序则离题万里令我心情不爽。此书购于杭城,我心爱的充满正妹与好书的浙工商晓风,我回去的时候书店空空荡荡,没有正妹,只有好书,全价买了这本作为纪念,本希望这是本很不错的书,让我多一个自豪的理由,结果是本这,sigh,正妹何在,烟水茫茫

评分

果然才子作家,文笔优美,而且还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些观点确实值得人们思考,人文关怀亦有。推荐给新闻从业者读读。

评分

有几个捅破窗户纸的观点我很喜欢,其一是政治新闻不妨娱乐化,其二是经济新闻不妨非数据化,非理性化,其三是国际新闻不妨游记化,其四是灾难新闻不妨旁观者化。对铁板一块的类型新闻提出质疑,正视人性中的劣根性,将新闻视作治愈系文本,祛魅,拒绝道貌岸然的严肃,使得本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倒也没有到精彩绝伦的地步。

评分

读的第十三本阿兰德波顿,也是最失望的一本。以前他基本每一页都会让人觉得“我靠,有insight”,而这本书中他一副老学究要出来主持公道拯救人类的样子,苛刻得要命,relax 一点不好吗?

评分

关于新闻的“偏见”,让我很受启迪,但认为可操行太低。他“正确的新闻”需要以“人”为主管重点引导,但同时他又认为“人”为主管重点靠不住。黑格尔认为新闻目前的位置等同于宗教的位置。可对宗教是盲从,对新闻只是盲目,没有从!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新闻,到底看了什么新闻,收获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对自己有什么用?同样的是一种焦虑,用新闻的焦虑来客服生活本身的焦虑,焦虑转移、叠加,深化了焦虑。读起来很爽,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