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代百老汇影像的中国背影
第一章 爵士歌者:从默片走向有声片
一 变革:从默片、现场奏乐走向有声片
二 《爵士歌者》:有声片的开端
三 小结
第二章 从《百老汇之歌舞》到《璇宫艳史》
一 《百老汇之歌舞》:歌舞美艺杰作
二 《璇宫艳史》一看再看,余味无穷
三 中国影响力:中美文化的交融与糅合
第三章 轻歌剧、综艺秀、时事秀、滑稽秀进入中国
一 轻歌剧:乐府秘珍,艺林绝响
二 时事秀:华丽灿烂集歌舞诸家之大成
三 富丽秀:雪股玉腿醉倒上仙
四 综艺秀与滑稽秀:玉肌颤动,粉腿飞舞
五 小结
第四章 梨园菊部皆逊色:齐氏富丽秀及旗下明星
一 齐格菲尔德与富丽秀:群香国里,众玉山头
二 齐格菲尔德旗下明星:初啭黄莺,珠落玉盘
三 有关齐格菲尔德的四部歌舞片:惊世骇俗,万人倾倒
四 Ziegfeld Touch:齐格菲尔德美学五 小结
第五章 音乐喜剧进入中国
一 音乐喜剧的开创者们:各领风骚,气势磅礴
二 派拉蒙、环球和福克斯:影业史荣誉篇章
三 高德温:携埃迪·坎特雄视天下
四 米高梅:佳片迭出,王者风范
五 华纳兄弟与哥伦比亚:奇招出击,铸造经典
六 小结
第六章 黑白世界中的五彩斑斓:巴比斯·伯克利银海旧梦
一 歌舞人生:“打破影响界沉闷的空气,创造歌舞界最新的记录”
二 “舞魅”动人:穷声色之美,极视听之娱
三 怪才导演:名歌艳舞,倾国倾城
四 巴斯比·伯克利风格:豪华制作,梦幻奇观
五 巴斯比·伯克利影响:历经岁月却不见沧桑
第七章 《画舫缘》:开叙事音乐剧之先河
一 《画舫缘》创作之路
二 《画舫缘》剧情:展现宏大主题
三 《画舫缘》在中国:吹拂戏剧音乐的春风
四 《画舫缘》影响:开叙事音乐剧之先河
五 小结
第八章 好莱坞早期歌舞明星(上)
一 阿尔· 乔森
二 查尔斯·金
三 保罗·罗伯逊
四 尼尔森·艾迪
五 莫里斯·希佛莱
六 沃纳·巴克斯特
七 狄克·鲍威尔
八 雷德·斯克尔顿
九 米基·鲁尼
十 约瑟夫·史曲克劳
十一 乔治·M. 科汉
十二 约翰·布尔斯
十三 威廉·鲍威尔
十四 平·克劳斯贝
十五 詹姆斯·卡格尼
十六 阿道夫·门吉
十七 康奈德·奥康纳
十八 金·凯利
第八章 好莱坞早期歌舞明星(中)
一 梅·默里
二 梅·麦卡沃伊
三 克拉拉·鲍
四 比莉·朵芙
五 琼·克劳馥
六 琵茜·洛芙
七 琵琵·黛妮尔
八 安妮塔·佩姬
九 劳拉·拉普兰特
十 克劳黛·考尔白
十一 露易丝·蕾娜
十二 珍妮·盖诺
十三 鲁琵·姬兰
十四 琼·布朗黛尔
十五 朵乐丝·德里奥
十六 艾琳· 邓恩
十七 宋雅·海妮
十八 秀兰·邓波儿
第八章 好莱坞早期歌舞明星(下)
一 珍妮特·麦克唐纳
二 艾丽丝·费伊
三 埃利诺·鲍威尔
四 狄安娜·德宾
五 朱迪·嘉兰
六 维拉·佐丽娜
七 丽塔·海华丝
八 露西尔·鲍尔
九 埃塞尔·威廉姆斯
十 凯瑟琳·格雷森
十一 赛德·查里斯
十二 伊冯娜·德·卡洛
十三 蓓蒂·葛兰宝
第九章 黄金舞蹈组合:亚斯坦和罗杰斯
一 天生才智:罗杰斯和亚斯坦生平
二 珠联璧合:亚斯坦和罗杰斯合作代表作
三 各自单飞:金粉帝国,依然精彩
四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亚斯坦和罗杰斯的影响力
第十章 早期美国歌舞片大师
一 作曲大师
二 编剧与唱词
三 编舞
四 编曲
第十一章 早期好莱坞歌舞片导演
一 恩斯特·刘别谦
二 哈里·博蒙特
三 罗伯特·Z. 伦纳德
四 鲁本·马莫连
五 文森· 明尼利
六 乔治·史蒂芬斯
七 劳埃德·培根
八 茂文· 勒鲁瓦
九 马克·桑德里奇
十 詹姆斯·威尔
十一 W. S. 凡·戴克
十二 哈里·A. 波拉德
十三 乔治·西德尼
第十二章 叙事音乐剧在中国的孕育与进一步传播
一 对于好莱坞歌舞片的反思
二 从轻歌剧到音乐喜剧
三 在巅峰中把握永恒
四 三项全能明星在中国的登场
五 好莱坞歌舞片在港台地区的传播
六 小结
第十三章 民国百老汇映像:一种全新研究视野的确立
一 万花丛中的民国百老汇映像
二 品牌传播:民国好莱坞映像
三 对中国歌舞剧现代化的影响
四 独立价值:民国百老汇映像
五 小结
结束语
后 记
附 录 好莱坞歌舞片中英文一览表
· · · · · · (
收起)
评分
☆☆☆☆☆
应该是Hollywood musical而不是百老汇,这中间差距可大了,而很多信息作者主观色彩太严重,不少东西怀疑是直接从wiki上摘抄。
评分
☆☆☆☆☆
这本书丰富、扎实的史料,是建立在文硕的中国音乐剧理论体系上的,没有看过《中国近代音乐剧史》、《原创音乐剧概论》和《音乐剧表演概论》,也许会认为主观色彩有点浓。其实不然。
评分
☆☆☆☆☆
作者把家底都露光了啊~~这是书…哦,不…这是博物馆!赞赞赞!
评分
☆☆☆☆☆
近乎资料堆砌。不过借此标记了百余部歌舞片。内有若干误字,然瑕不掩瑜。
评分
☆☆☆☆☆
这本书丰富、扎实的史料,是建立在文硕的中国音乐剧理论体系上的,没有看过《中国近代音乐剧史》、《原创音乐剧概论》和《音乐剧表演概论》,也许会认为主观色彩有点浓。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