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的一本随笔集。在这本书中,余华讲述了他之于中国社会问题、阅读、作家及生活的种种感受和看法。其中,对中国现实中真实,往往也是残酷恶劣的一面进行的思考,最让人动容,也最体现着这位当代作家的社会良心。阅读这本书,毫无疑问会帮助我们...
评分余华的“从头开始” ——从余华新作《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谈起 徐青斫 2015年年初,余华发布了自己“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书的封面是灯火通明的都市夜景,而腰封则是...
评分鸟说,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艾略特) 差不多是在大年夜的鞭炮声里翻完了这本余华的这本“十年首部”的杂文集。当然和很多同类作品一样,作为一本选集,其中的文章质量难免参差。但或许是由于作者在表达时始终坚持的诉求,即使是彼此各自散落的篇章结集,也具有了某种力...
评分鸟说,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艾略特) 差不多是在大年夜的鞭炮声里翻完了这本余华的这本“十年首部”的杂文集。当然和很多同类作品一样,作为一本选集,其中的文章质量难免参差。但或许是由于作者在表达时始终坚持的诉求,即使是彼此各自散落的篇章结集,也具有了某种力...
评分1984年起,余华开始发表小说,这一年他24岁。他说自己直到1987年才得到文坛认可。这个1987年指的是《收获》第5期,这期先锋文学专号中推出了他和格非、马原、苏童等作家。今年2月份,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封面介绍这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
文坛往事,文学创作值得一读,敏感言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也有所保留,惟独周游世界的部分有点糟糕,本来可以写的很多很深,结果写的很少很浅,总觉得余华对以往的洞察比当下要深。
评分前几篇说写作的,挺有意思的。后面一大堆球赛我就看得歇菜了……
评分差评不是对余华而是对出版社和编辑竟然用这么文不对题的题目和噱头来招摇生骗,完全不是以为的揭露对比和有感而发,反而充斥了那么多无聊简短碎碎念的日常朋友圈类的小短文,还有很余华个人的对于书籍的理解,太过个人化怎么能叫社会类随笔?现在的出版社TM还有没有道德和职业底线?
评分事实是余华自从混入新左派那个圈子特别是同汪晖称兄道弟以后,就再没写出好东西了
评分余华那几本小说写的好,因为钻进去了,着了魔。没了那精神气,他实在不适合在文学圈继续混下去。不再积攒小说语言,用杂文的形式浅薄道明,真该脱了裤子被王先生打几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