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现在的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都在寻求治疗。 “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 这本书的尺度还是很大的。提到了那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还多次嘲讽新闻联播。没有...
评分余华的“从头开始” ——从余华新作《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谈起 徐青斫 2015年年初,余华发布了自己“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书的封面是灯火通明的都市夜景,而腰封则是...
评分和朋友约定一起看的这本。余华的作品还是在大学的时候读过《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如果让我自己选一本书,我会选择小说而非杂文。小说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而杂文则是更加直接的生活或者世态记录,对我来说属于需要挑个良辰吉日,找个有氛围的场所,才...
评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我2019年看完的第一本书。2018年暑假里有一段时间很喜欢余华老师的书,一口气看完了《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还有《许三观卖血记》。都是余华老师很出名的书。《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是余华老师十年来首部杂文集。 读这本书,...
现在的余华感觉就像在咀嚼社会上的渣滓,然后将更加陈旧的渣滓吐给读者——无意义且毫无讽刺感的文字,没有余味,只有空虚和无病呻吟的焦躁感,从《活着》、《卖血记》再到《第七天》、《我们》,余华的作家历程正从顶级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家转变为下等通俗文学作家,为之惋惜。
评分余华在我心中已经文格破产。
评分冲着标题读的,但是其实里面的随笔和书名没什么关系,好像只有一篇讲到了社会差异,大部分杂文就像在写周记,问题都是点到就止了。亮点是谈到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力与洞察力的部分,有学到一些东西,以及几篇还有些共鸣的读书感。
评分然后你就明白《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第七天》才是余华的本格——别把自己逼到连老外都不买账的地步
评分余华那几本小说写的好,因为钻进去了,着了魔。没了那精神气,他实在不适合在文学圈继续混下去。不再积攒小说语言,用杂文的形式浅薄道明,真该脱了裤子被王先生打几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