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書附錄部分《改革起原》一篇是經典
评分该书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梁启超刚逃亡至日本不久。任公作为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追述了变法始末,总结了失败缘由。今人茅海建先生在“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一文中认为:“康、梁是优秀的变法倡导者,却不是合适的新政策略家。”然读该书所录康有为所言,他对当时的困境有着深切的感受,并非“书生意气”一言以蔽之。如谓:“然皇上行之,丙大臣挠之,才士言之,而群僚攻之,不以为用夷变夏,则以为变乱祖制,谣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必不可得矣。”(p13)
评分该书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梁启超刚逃亡至日本不久。任公作为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追述了变法始末,总结了失败缘由。今人茅海建先生在“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一文中认为:“康、梁是优秀的变法倡导者,却不是合适的新政策略家。”然读该书所录康有为所言,他对当时的困境有着深切的感受,并非“书生意气”一言以蔽之。如谓:“然皇上行之,丙大臣挠之,才士言之,而群僚攻之,不以为用夷变夏,则以为变乱祖制,谣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必不可得矣。”(p13)
评分该书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梁启超刚逃亡至日本不久。任公作为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追述了变法始末,总结了失败缘由。今人茅海建先生在“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一文中认为:“康、梁是优秀的变法倡导者,却不是合适的新政策略家。”然读该书所录康有为所言,他对当时的困境有着深切的感受,并非“书生意气”一言以蔽之。如谓:“然皇上行之,丙大臣挠之,才士言之,而群僚攻之,不以为用夷变夏,则以为变乱祖制,谣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必不可得矣。”(p13)
评分本書附錄部分《改革起原》一篇是經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