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随笔 情感类 死亡 癌症 赵敔 离别 母亲 小说
发表于2025-04-24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十四岁就失去父亲,一心想要独立生活的女儿,放下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告别爱人,从北京回到家乡小城,陪伴身患绝症的母亲,并记录下她生命中最后的半年。本书不仅仅是病中生活实录,更是通过亲人病危这个特殊时期,深刻反思了中国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与矛盾,控制与挣脱,以及家乡与他乡这个永恒的话题,足以引起两代中国人的共鸣与反思。书里有两代人的爱与痛,两代人的坚守与逃离,两代人的反抗和叛逆,更有一辈子的守候与不离不弃。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其实自己才给了对方最大的束缚与伤害。外表再坚强独立的母亲,内心也是弱小的,是需要被关爱的,因此才会向子女索取更多情感上的依赖。
和母亲一样,女儿也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再伟大的人,在父亲、母亲、女儿、儿子这些身份前,都只是普通平凡的个体,都会有结结实实的,相伴一生的爱与痛。
赵敔,祖籍四川,生长于云南,一个有四分之一羌族血统的汉人。生性贪玩,以游走异乡为人生目标,用识得的几个汉字写些旅途见闻,因此误入图书编辑行列,也参与过一些旅游指南图书的编写与出版。年过四十,再遭人生大变故,提笔记录日常过往,以抒发个人情感,纾解内心压力。从此改弦易帜,加入朝不保夕的自由职业队伍。
我的好友赵吾文新书刚刚出版。中国多少个家庭的母子都有这样纠结的情感,但很少有人愿意面对它,并把它写出来。写下来才是开始,才有审视内心的可能。
评分癌症真的很可怕
评分很真实,如同亲身经历一般,虽然无法感同身受。爱与挣脱,终究未能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死亡,是一个很可怕的课题,难以承受的重。<电子版>
评分没有过多的渲染。她与母亲略显生疏的关系,在母亲的病痛前表现出的“冷漠”,以及每次见面之后的只言片语和母女之间疏离的肉体关系,像极了我和我母亲的关系。
评分上自习课时想看点书,随手拿了同事的这本,生活需要一些不容易的东西,嗯,应该推给每天吧啦吧啦看大本书的学生
作为一个浅薄的读书人,我的涉猎范围更多的倾向于实用性、专业性或者经典名著之类,对于悲哀、低沉的文字尽量避免,因为情绪易受所看的书的情绪干扰。我和母亲的关系从小到大也异常亲密,在我俩之间,友谊的情分似乎多过母女。这本书让我动心的原因是,母亲正在照...
评分我是抱着试图寻找与书中女儿的某种共鸣的期待,开始阅读的,但满纸纠结入眼,却找到一些其他。 曾经相依为命的两母女,后来相互疏远,到了共同面对母亲生命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又重新聚在一起。当年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疑给这个时刻提供过一个符合大家想象...
评分 评分看书名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书,我们的文学向来如此,写到“母亲”这个形象的时候,都不会太轻松,何况,还有“疼痛”这样的字眼呢?这是一个断句不明的标题,是“我”和“我母亲的疼痛”呢?还是“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呢? 从2011年年末,“我”从北京回到南方,到2012...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奉领导之命参加完一个以弘扬孝道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班。与时下很多类似的培训班一样,他们把传统文化神化了,上升到了近乎迷信的境地,拿它来解读历史、解释命运,把它神圣化、绝对化了。虽然我自以为早就练就了百毒不浸之身,但在那样一个极端的环...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