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影,经济学者,国际对冲基金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国家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上海卓越发展研究院、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2013年出版专著《繁荣还是陷阱:中国经济下一步》。
观察历史与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从历史、数据、模型多维度探索真实世界运行的规律。
过去20年,中国的超高速经济增长一直受到很多国家的艳羡,同时也令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立志效仿。中国宏观数据表现靓丽,为什么每个个人却感觉举步维艰?因为大量投资被浪费了。地方政府与国企软约束体制下,债务膨胀与产能过剩互为镜像上升,如癌细胞般蔓延,注定难以长期维持。现在,钟声已经响起。
本书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隐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体制性因素导致过多投资,过多投资导致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受到巨大的债务杠杆的支撑,但却难以长久持续。如果现有问题得不到本质解决,中国经济将迎来大变局时代。习惯了镀金时代的人们,该如何为即将到来的“后繁荣时代”做好准备?
这不是一本“中国崩溃论”和危言耸听式的书籍,本书的观点建立在对实际经济运行逻辑的严格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金融危机机制与中国近代历史的细致梳理,结合对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的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以逻辑的力量展示中国经济未来不得不然的规律性走势。
近日在为《中国巨债》再版进行改写,想着要看看读者们的批评,看回豆瓣这里,很感谢各位费心写下书评的朋友,在此谢过……当时成书仓促,确实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朋友批评得很是精确。也谢谢中信出版社厚爱,决定在初版出版4年后推出再版,本来想着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尽...
评分建议撇开四位学者的序,直接阅读正文。四篇序相当于书评,读完再看更合适。 张明的序4,严重“剧透”。总结了作者的三个理论创新,也对作者未给出政策建议抱有遗憾; 刘煜辉的序3,与作者的研究和观点惺惺相惜,并顺势给出了张明所期待的三点政策建议; 王健的序2最为“偷懒”...
14年的书,现在“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去杠杆”都成了官方话语主流,书中的恐怖结论还没有。还是多换点美元吧。
评分作者试图在本书中容纳的理论与实证内容,与书的体量不相称。建议另写一本全新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深入解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危机背后的政治与经济逻辑。
评分作为一本畅销书,我想确实不需要用太多模型化和计量化的东西来充实内容。但是其中揭示的问题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从宏观层面上的观察分析到位,不过微观机制的探讨则着墨不多,而微观层面的激励约束则是难点。
评分读了电子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展,由于个体无法遍历所有可能性,就需要无数的个体不断试错,成功的获得奖励失败的被淘汰,并且要防止暴力对试错成功者的掠夺或者对试错失败者一直输血吊命。古代欧洲即已经领先中国(除宋朝很短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欧洲的分裂使得王权无法做大,不得不进行妥协,客观上使得个人的权利特别是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因此上面提到的发展逻辑得以延续。改革开放来的中国奇迹,是由于后发优势可以沿着西方的发展道路,外加强力政府和人口红利等的加成,和韩日等相似。但现在,这种强力变成了对落后产能的保护,使得发展逻辑被打断,产能过剩,信贷被无竞争优势的企业截留,生产可能性边界难以继续提升,这就是中国欠下来的“债”。
评分前两章可以忽略不看,后两章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