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靈,香港作傢、文化評論人,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係、新聞及傳播學係兼任講師,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客席講師。著作有小說集《失落園》(2005)、《病忘書》(2003)、《傷城記》(1998),文集《城市學》(2005)、《你看我看你》(2003)、《王傢衛的映畫世界》(閤編,2004)等。曾擔任多個電影比賽評審,包括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評審、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奬”(FIPRESCI Award)評審、香港電影金像奬專業評審等。個人網站:www.lawpun.com。
★香港電影製作天團“銀河映像”官方紀念典藏
“銀河映像”乃香港首屈一指的電影製作公司,由杜琪峰、韋傢輝、遊達誌、遊乃海等著名影人於1996年共同創建,其製作的影片風格鮮明而題材多變,在商業利益與藝術追求之間左右逢源,開創瞭香港電影的新紀元。本書乃是紀念“銀河映像”創作團隊成立十周年之際而做,是官方授權的唯一簡體珍藏版。
★精美劇照+專訪影評,還原影片創作生態
本書編者深入專訪瞭韋傢輝、杜琪峰、劉青雲、任達華、劉德華等十位“銀河映像”中堅人物,配以珍貴劇照,講述他們在影片創作過程中對電影的思考與解讀,為讀者還原影片的創作生態。更有十位國際著名影評人對“銀河十大電影”的精彩影評,帶領影迷從更加豐富的角度重觀香港電影的獨特魅力。
1996—2006年是香港電影被普遍認為不景氣的十年,但“銀河映像”卻在此期間建立,並一枝獨秀地成長為個性鮮明且分量十足的電影製作品牌。
本書是對銀河映像那十年的迴顧。全書以“銀河映像十大電影”為骨乾,在每部作品的單元下,有電影介紹、電影人訪問和專業評論三部分,書後並附銀河映像十年的完整片目。本書視野開闊,撰文者包括大衛•波德威爾(David Bordwell)、彼得•裏斯特(Peter Rist)、傑夫•史密斯(Jeff Smith)等國際知名電影研究學者、影評人,以及香港多位資深影評人如李焯桃、李照興、舒琪等,陣容鼎盛,文章涉及電影的形式、美學風格、導演比較及電影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麵。專訪人物韋傢輝、杜琪峰、劉青雲、任達華、劉德華等更是銀河映像十位中堅,為影迷及香港電影發燒友們還原不同影片的創作生態。
作為香港近十年電影製作的中堅,銀河映像的電影,由第一部”一個字頭的誕生”開始,至最近熱話之作”黑社會之以和為貴”,都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次作為其成立十週年的紀念製作,雖不能算是一個總結,但亦算是一個整理。特別在杜琪峰及韋家輝以黑道及警察為藍本,所寫出一系...
評分虽然书中的内容并不算多,而且大部分在很多访谈中也都能得知,但此书真正的意义在于纪念。 这本书与《香港电影的秘密》是我珍藏的两本读物,没事就会拿出来翻翻。想当初是从朋友手中花了两百买到了手,之后在《铁三角》首映式上又托魏君子老师找到杜琪峰在这本书上给我签了大...
評分银河映像的英文名是milkyway image然后简体中文版的书名英文翻译是milkway images,beyond imagination 写英文标题要不要跟回银河映像的官方英文译名会好点呢? 然后看了下港版的英文译名就用了MILKYWAY IMAGE………………
評分 評分抛去“银河映像”名牌不说,就书的内容而言:并非言必有中;每部电影的特色都没有涉及。比如:我想了解《PTU》的摄影调度和配乐,他说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没有电影《放逐》的内容 特别遗憾。书里面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或许和收集资料与联系采访人员有关;看完之后隔靴挠痒,...
排版設計很美,文字內容整體而言隻是一般,圖片的價值反而更高。西方影評人的幾篇學術腔甚濃,翻譯也生澀,還是香港本土影評人的幾篇解讀,極其精準,以李焯桃為最
评分十部作品,十個訪談,有演員、編劇、配樂、攝影等多個角度去詮釋銀河印象的作品風格,想不到老杜的很多作品竟然和王傢衛一樣,都是沒有劇本邊拍邊寫的。如果你是銀河印象的鐵杆,這本書必須擁有。
评分評論中有人質疑銀河映像十大電影中竟然有<大隻佬>,為什麼不能有,個人認為不僅能進前十,前三都行……當然,我讀得最認真的還是<暗花>那部分。
评分又一個十周年就要到瞭,可以考慮齣個第二捲瞭。
评分可當劇照集收藏,裏麵的文章無甚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