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9年出版《迷宫中的将军》。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迷宫中的将军》成书于八十年代末。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委内瑞拉的历史学家们一起进行了两年的调查。本作品描写了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生命中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幻影般的最后一趟旅程。这趟旅程在信件与各种各样的回忆录中几乎没被提到,这恰好给了作者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创作自己的故事的自由。
作品中,玻利瓦尔在疾病困扰、心灰意冷和种种超出了他的控制的不利条件下,重访了河岸边的城市,重走了见证他起伏辉煌的战绩、满载着他曾经的抱负以及他所遭遇的同路人和遭受的背叛的道路,一直向远方的大西洋奔赴。
与此同时,读者从中可以真正感觉到玻利瓦尔这一历史人物在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乃至作为个人达到最高点时的风貌。将军为了从西班牙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接续了他统一拉美大陆的未完成的梦想,然而最终他带着最大的失望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1989年,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如日中天的马尔克斯继获得诺奖(1982年)、发表《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之后推出另一重磅长篇小说《迷宫中的将军》,让那些被他的作品培养得味口刁钻的读者大跌眼镜的是,他的这部新作既不“魔幻"也不“浪漫",而是彻底回归了现实主义传统。...
评分我以越来越慢的速度读完了这本书,《迷宫中的将军》。 开始的阅读是很快的,第一天大约就读到了近二分之一,后来几天越读越慢,最后两章各用了一天来阅读。 缓慢的原因是因为我已预见到结束的来临,而我非常想推迟这结局的来临。一本书的结局或者一个人的人生结局。 这本书是马...
评分在读了马尔克斯的几部令人略感失望的中篇之后,我一度以为他在《百年》和《霍乱》中倾尽了自己所有的才华,直到读完《迷宫中的将军》,才发现大错特错,马尔克斯的创作力着实深不可测。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借助上帝之笔写就的“天上文章”,那么《霍乱》则是他对自...
评分好像张炜说过,他很对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还能写出《霍乱时期的爱情》感到非常震惊。这是小说家们之间的有效恭维,其中的要点在于:不仅《爱情》如此精美,而且它和《百年孤独》是那样不同。在读了《迷宫中的将军》后,类似的惊奇感应该继续。《将军》的风格与《孤独》...
评分《迷宫中的将军》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后来的《爱情和其他魔鬼》和晚年的《苦妓回忆录》要算中篇小说,虽然书商拼命把它往长篇小说队列里挤。 对一个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迷宫中的将军》仿佛是玻利瓦尔传记中的一章,各类资料融合一处,像若干生活在玻利...
如果对南美那段历史不熟悉的话、人名和地名读下来简直就是灾难、好在从小说艺术的角度来讲将军形象是那么令人着迷、情事也极有趣味、但最触动还是结尾榨糖厂勾起的关于亡妻的回忆、真正生命与时间之间的激烈角逐、在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评分笔力惊人,充满孤独与妄念之美
评分和读午夜之子的感觉相似。
评分传记小说中的神品
评分这才是真正的百年孤独,盛世荣耀落幕后的高处不胜寒,蚀骨落寞沿着马格达莱纳河流淌到生命终点,光荣和卑微,自由和动乱,残酷和宁静,统统由这位拥有惊人意志和神秘高贵的军事天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播撒;挫骨扬灰他仍不甘仍寂寞,不甘到叹息要如何走出迷宫,寂寞到直至最后一口气才提那个名字。所有闪耀着马尔克斯气息的词语和意象倾囊而出,不用任何技巧,时空转换信手拈来,“逆境与梦想之间的疯狂追逐这时已经到达终点,余下的只是黑暗。”后半本越看越难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