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曆史

舌尖上的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湯姆·斯坦迪奇(Tom Standage)

擁有牛津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位,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數字編輯,負責網站、手機、平版計算機和電子書頁麵。 他也為多傢知名報紙章雜誌撰寫文章,包括《連綫》雜誌(Wired)、《衛報》(Guardian)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 著有《六個瓶子裏的曆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ix Glasses)、《維多利亞時代的網絡》(The Victorian Internet)、《土耳其人》(The Turk)和《海王星檔案》(The Neptune File)。目前與妻女住在倫敦。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 斯坦迪奇
出品人:
頁數:228
译者:楊雅婷
出版時間:2014-7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4600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飲食 
  • 文化史 
  • 人類學 
  • 科普 
  • 社會學 
  • 文化 
  • 社會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在人類曆史中,食物是許多重大改變的背後主因:社會改革、政治改組、土地競爭、工業發展、軍事衝突,以及經濟擴張。《舌尖上的曆史》這本生動的作品,就是在告訴大傢,因為食物而産生的一係列變化,如何改變和塑造我們今日的社會和其遊戲規則。無論古代或現代,食物對於曆史進程的影響力一樣強大。本書結閤各種領域的觀念,從基因到考古、從人類學到經濟學,並且把食物看成科技産物的成果,成為一本從食物寫人類曆史和文明發展的作品。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有趣的食物对历史的影响。原书英文版写于2008年,出版于2009年。以下是书中的部分内容的概括: 今天我们吃的食物,没有一种能名副其实地被形容为“自然的”,他们几乎全部是选择性栽培的结果。 狩猎部落习惯平分猎物,也许这样做才能让部落更容易度过饥饱不均的日子。因此狩...  

評分

評分

人造食物和改变基因 有一次我在某个群里聊天,突然大伙讨论起黄金大米的事儿,我顺口说了几句支持的言论,就被群起而攻之,于是只好灰溜溜关闭窗口逃走。转基因这事儿确实挺麻烦,作为外行人,也不容易说清楚,但争吵也无济于事。植物的基因是不是天生就是今天的样子呢?似乎...  

評分

這可不是一本介紹各國美食或食材的歷史書. 作者將文字焦點放在食物的 "非食物" 用途上. 也就是以食物演化的觀點. 或說以農業發展的觀點. 或是更明白地說. 以怎麼餵飽人類的觀點. 來述說這數千年來人類歷史的演進..... 這本書其實寫的相當不錯. 以一種獨特的角度看待人類史. 除...  

評分

作者的视角很独特,将历史看成是一连串由食物导致、促成和影响的转变过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略显琐碎的描述中,发现技术、制度、群体的组织行为等因素的关键作用,食物只是一个表象。 首先看技术的作用。 今天广泛种植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人造物。长...  

用戶評價

评分

太好看瞭。適閤我這種又吃貨又文盲的曆史科普讀物……

评分

【藏書閣打卡】 在高屋建瓴地指點江山之前,多數治國能纔們往往迴避且忽視掉瞭一個重要問題——戰爭或建設的曆史大廈下,支撐一切的食物地基是如何搭建起來的。食物革命是人類一切形式的革命的母親,為瞭最基本的存續、繁衍、生物本能的味覺渴求乃至之後的文明化分工、創造權力關係、發展它類産業,舌頭與胃的滿足總是作為壓艙石擺在各種活動的首位。精神總是難以戰勝物質——文明興盛的時代往往也是衣食富足的時代。人類自始至終仍舊無法真正擺脫吃的影子。在其中,不僅是有熱量互動的聲音,更有軍隊補給、物種象徵、品種單一造成的破壞、意識形態等等不新奇但不普及的思路。本書的全球史視角和廣泛的認知視野令人耳目一新。 或許,相比理解人類社會,理解人類與食物及因之食物延伸齣來的種種關係纔更為重要。精神?物質?先問問你肚子裏的麵包再說。

评分

最後提到的挪威斯瓦爾巴德種子庫好酷……

评分

最後提到的挪威斯瓦爾巴德種子庫好酷……

评分

前麵幾章非常有啓示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