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格伦•格林沃尔德 (Glenn Greenwald)
曾是宪法律师,《沙龙》杂志记者,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担任《卫报》的专栏作家。他的评论性和调查性报道曾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在线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授予的2013年最佳调查新闻奖,埃索杰出报道奖(Esso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porting,这相当于是巴西的普利策奖),以及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颁发的2013年先锋奖。他还因国家安全方面的报道获得2013年乔治•波尔卡新闻奖(George Polk Award),并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格林沃尔德的作品现身于诸多报刊和政治新闻杂志,其中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国保守派》杂志。2014年2月,他创建了新媒体机构First Look Media。
★首度披露“棱镜”监控计划爆料过程和详细内幕;
★独家公开大量美国国安局外泄绝密邮件、图片信息;
★是深刻探究美国实施大规模网络监控的真实意图;
★全球三十国同步发售。
2013年5月,格伦•格林沃尔德前往香港与一位匿名知情人会面,他自称掌握了美国政府正在实施无孔不入的监控的惊人证据,并执意通过高度加密的通信渠道进行交流。这位知情人,就是29岁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事实证明,对美国国安局的这一大规模系统性监控行为的爆料,是近 年来最具爆炸性的重磅新闻,引发了对国家安全和信息隐私权的激烈讨论。很显然,斯诺登泄密事件引发的余震远未停歇。
如今,格林沃尔德首次将斯诺登、国安局和大规模监控的前前后后整理并写入了《无处可藏》一书。本书不但回顾了他高强度的香港十日行,同时还分析了他在《卫报》就监控事件所做的报道引发的广泛影响,并披露了国安局史无前例地利用“反恐”名义滥用职权的行径。这些情报的来源,就是斯诺登本人托付给他保管的大批从未面世的绝密文件。
除却国安局监控的大量细节之外,格林沃尔德在文中还批判了美国的体制内媒体,指责他们习惯性地回避对政府的不利报道,未能履行服务公众的媒体职责。格林沃尔德在书中质疑,当一个政府如此肆无忌惮地侵犯公民的私人生活时,个人和国家的政治健康还能从何谈起。同时,他对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必要安全措施和监管形式,来保护数字化时代的公民合法权利作了深入思考。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如此标志性意义的时刻,《无处可藏》一书横空出世,作者用毫无畏惧、犀利深刻的笔触,让我们认识到国安局的大规模监控行为对美国自身乃至全世界的真正意义。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6515?full=y 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的新作《无处藏身:斯诺登、国安局与监控国家》(No Place to Hide: Edward Snowden, the NSA and the Surveillance State)共272页,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Hamish Hamilton)版的售...
评分本书记叙详实但又悬念迭起,让人一旦开始阅读就欲罢不能,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平衡。 本书前三分之一是一部悬疑剧,讲述作者从开始在网上接触到最后跟斯诺登在香港会面的整个过程,也详细记录了作者以及参与筹备报道的各方面相互之间从怀疑到建立信任,合作与分歧,施压以及妥协...
评分http://weibo.com/1407680187/profile?topnav=1&wvr=5&user=1#_rnd1407576768562 斯诺登的果敢与坚持 值得世人肃然起敬 “棱镜”折射出的是我们时代的道德与正义 文 / 米拉 今年的雨季比以往来的更早些。午后,毫无任何征兆,须臾间,黑色的云团就占据了整个天空,仿佛是听...
评分长期以来,互联网被誉为自由民主的象征,网络技术被赞颂为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数字化时代被认为开启了自由解放的新阶段,人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甚至隐匿自我。然而互联网真的如此“完美”吗?从“斯诺登爆料事件”中我们看到,现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
评分格伦·格林沃德(Glenn Greenwald)兼具戏剧家的激情和批评家的冷静。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知道何时该将镜头拉近,审视这出微型戏剧里的每一个角色,何时又该将镜头推远,籍由这面“棱镜”透视公共权力对个人隐私日夜不停的窥伺。他尊重事实,同时也深知如果事实不能唤起行动,一...
我有一个梦,终有一天ISIS会在youtube上砍下斯诺登的脑袋
评分相比棱镜事件,个人对个体更感兴趣,基于互联社会生活方式不可回避的隐私问题,读懂斯诺登是很有必要的,他对于公平和互联网的理解非常深刻,作为亲历事件的记者,提供了一个关注他比较直观的视角,可能也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较为客观的材料中最重要的一份。
评分相比棱镜事件,个人对个体更感兴趣,基于互联社会生活方式不可回避的隐私问题,读懂斯诺登是很有必要的,他对于公平和互联网的理解非常深刻,作为亲历事件的记者,提供了一个关注他比较直观的视角,可能也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较为客观的材料中最重要的一份。
评分No place to hide,与一句话好像似“诺大个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评分里面说的很多问题涉及到最本质的人类伦理和道德和哲学问题,关于这些我在日记中简略地写到过一些,斯诺登事件刚刚发生时我每天都沉浸在这些事情中夜不能寐,当时我正处于“国要亡了”的BOY时期……现在我可以我慢慢以更开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吗?我对斯诺登、阿桑奇、1984、V字仇杀队和所有的反乌托邦人物+事件+作品都深感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