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趋势

亚洲大趋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史塔威尔,《中国经济季刊》的创办人、《经济学人》知名撰稿人,曾出版《亚洲教父》中文版畅销10万册以上,长期担任《经济学人》驻北京记者,《金融时报》称其为有关亚洲商业为何以及如何发展的“流言终结者”。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乔•史塔威尔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447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 
  • 经济学 
  • 趋势 
  • 社会 
  • 中国 
  • 中国研究 
  • 历史 
  • 商业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开始相信,东亚经济将会迸发奇迹。日本会主导世界经济,中国也将紧随日本。亚洲国家开始被冠以“虎龙”之名,不仅这些亚洲国家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神话,同时整个东亚也被视为一个文化和经济共通的统一体,且这个统一体的上升势头不可阻挡。

作为在东亚地区做过20年报道的资深记者,作者斯塔威尔深入研究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展示了发生在亚洲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况,揭穿了西方世界对东亚的迷思和误解,同时他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极速爆发,而令一些国家则渐失活力。

作者深度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土地政策、制造业和金融业。土地改革对亚洲经济体的成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土地改革启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步伐,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他认为,只有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出口指导原则”,政府需要以此向企业施压,促使它们实现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在金融领域,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并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模式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作者指出,中国重工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已经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消费品行业仍有差距。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趋于恶化,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结合日韩中东南亚案例,把落后国家需要三步走发展的理论介绍的非常生动简洁,而且频繁回顾总结让人印象深刻,和杨照风格类似好老师的典范。看完对新市场学派的霸道一声叹息,无论经济学发展如何精致,其实还是最符合直接的重商主义可能真正贴近实际。东南亚几个国家都被点名成...  

评分

经济学是一门玄学,公说公有礼,婆说婆有礼,有一个说法比较好,说经济学是一门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学问,不存在先验性,每一个地方实施同样的政策结果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实施得到的结果也可能千差万别。 至今,都在争论是自由贸易好,还是...  

评分

应该是这几年读过的最好的宏观经济和发展经济学的书了。这本书回答了我多年以来一直想问的问题那就是为何东南亚的经济上不来,而东亚却是如此的成功?从三大角度来分析,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案例,数据,而且翻译也非常好,让我的多年的疑惑得到了解答,让我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评分

评分

一本戴明式的伟大著作,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戴明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20世纪五十年代,他在考察日本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受到日本人的推崇并广泛加以应用,为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的质量管理最高奖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然而,他在自己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绕过了各种花哨的经济术语,能够让外行也能够看懂的很NB亚洲经济史,这本书一共说了4句话,前三句话是以亚洲国家进行剖析,要经济成功 1 要发展实行精耕细作的家族农业模式,2要制订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政策,3 同时要对金融业密切监管,使其服务于上述两个目标。最后一句是说中国的4,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做得还可以,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果继续沿着目前发展轨道,中国将成为一个体制滞后的中等收入国家。

评分

用亚洲国家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历程庖丁解牛一般仔细剖析。指出了均田地为改革之本,农业为发展之基,工业技术引进后要以出口导向为依托,银行信贷为饵,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进行长远的发展。国家控制和竞争才能使本国企业追近与跨国公司的距离,用国内市场保护,让本国企业跑得更快。炒鸡赞的一本书,非常有启发,还猛黑了一下国际货币组织。

评分

两个字:干预,四个字:正确干预。

评分

分析亚洲国家经济成败的原因,文笔不错,比喻接地气,连我这样的小白都能看得进去。比如“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借款或印钞票的途径来技术进步的目标,那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决定了这个途径是否合理。就像贷款上大学,它取决于你是否能学到东西。在发展中国家,要评判债务、赤字和通胀是否合理,关键是看该国是否实现了技术进步。”

评分

当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发现咧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无法继续做出政策调整,这个国家就开始变弱; 中国体制改革缓慢,创造更多的社会摩擦,导致重大经济代价; 中国不仅要提高技术能力,还需要完善体系架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中国变成先进国家。 又时候想着挺悲哀:中国在需要一个邓小平这种改革家的时候却是维尼这种卡特式的人,希望中国有足够的韧性挨过这个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