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作为深蕴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潜意识心理学说、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灵深层隐秘王国的揭示,不仅为心理学研究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开辟了全新的领域,而且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编车文博,心理学家、哲学家,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推进心理学元理论的建构和“类心理学”的开拓;突破单一文化心理学知识史或学科史的研究,开创多元文化(东西方文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学科的建构;开拓中国潜意识的哲学心理学研究,中国“给弗洛伊德‘平反’的人”,中国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执教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社会心理学系,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会士,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外籍会员。出版著作、译著7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出品人:华文天下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3.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10828959
丛书系列:弗洛伊德文集
图书标签:
  • 弗洛伊德 
  • 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社会学 
  • 文明 
  • 认识我自己 
  • 奥地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四部分内容。《一个幻觉的未来》出版于1927年,主要讲了两个问题:文明的内涵及其同本能的关系;宗教的本质、演化及其作用。《文明及其缺憾》出版于1930年,书中从文明发展与人性的本能之间的联系和对抗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对文明社会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弊端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为什么有战争?》是1932年9月弗洛伊德就战争问题答复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他依据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弗洛伊德自传》1925年面世,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卷还附录了《<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目录》《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英汉人名对照表》《英汉专业术语对照表》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必须”是应该受到诅咒的一个词语,人不应用这个词来给自己洗礼。 ——毕希纳(Karl Georg Büchner) “谁想要世界像它现在的模样继续存在,谁就是不想要世界继续存在。”    ...  

评分

建筑大师密斯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他读了好多遍,并且坦言自己有些内容直到老年时依然不能完全理解。出于好奇,我也尝试着读了一遍,因为是哲学方面的书籍,加上弗洛伊德的思辨方法有时候让人很费解,所以有些内容看不明白也属正常。 文明和宗教这两个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往...  

评分

个人觉得这本书比 梦的解析 好看,作者提出的许多理论令人信服,从“永恒”这种感觉的起源论直至宗教的形成说,并阐释了文明的本质以及在文明中人的两种本能。 自我似乎都要对外保持清晰而鲜明的分界线。只有在一种状态中——这诚然是一种不寻常的状态,但它不能被贬为病态...

评分

看完《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有一种超脱的感觉,还好,不是很强烈。 弗洛伊德的思想很早就知道,但是真正读他的书还是在不久之前。读完《梦的解析》,虽不能同意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归纳为性本能,把俄狄浦斯情结看成灵丹妙药,但是,不得不佩服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  

评分

这本极短极短的书,甚至只能叫一篇长论文,断断续续竟然读了好几个月。1930年左右,已经能开创性地观察到集体人格与个人人格发展形成的相似之处,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虽然结论并未得到验证,但我认为它对社会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亚于心理学领域的精神分析理论,哪怕仅...  

用户评价

评分

弗洛伊德晚年的较成熟的作品,在其中死亡驱力(death drive)的地位已经大大上升。从人所固有的攻击倾向出发,弗洛伊德探讨了文明的建构方式:文明恰当地将攻击欲导入一些无害的事业,从而使得社会得以存续。然而这种疏导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压抑,而一种文明所借助的压抑机制如果达到一定程度,文明本身就像个体的人一样有患上精神病的危险。这种个人-群体的类比是本作的一个创见。除此之外的观点更多地具有元心理学的意义:例如以罗马城为喻对记忆的描绘表明了遗忘并非某个心理内容没入非存在的过程,而是一连串的相互取代、篡改;与此相关地,在欲望为自己寻找对象的过程中,找到的总是原初对象的替代品,正是这种替代品的不完美性驱动着欲望不断运行。以此观之,原初对象与其说是童年时期遭遇的某个实在的对象,不如说是观念化的理想对象。

评分

如果能有一项超能力 我希望能去弗洛伊德的思想王国呆着!

评分

弗洛伊德晚年的较成熟的作品,在其中死亡驱力(death drive)的地位已经大大上升。从人所固有的攻击倾向出发,弗洛伊德探讨了文明的建构方式:文明恰当地将攻击欲导入一些无害的事业,从而使得社会得以存续。然而这种疏导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压抑,而一种文明所借助的压抑机制如果达到一定程度,文明本身就像个体的人一样有患上精神病的危险。这种个人-群体的类比是本作的一个创见。除此之外的观点更多地具有元心理学的意义:例如以罗马城为喻对记忆的描绘表明了遗忘并非某个心理内容没入非存在的过程,而是一连串的相互取代、篡改;与此相关地,在欲望为自己寻找对象的过程中,找到的总是原初对象的替代品,正是这种替代品的不完美性驱动着欲望不断运行。以此观之,原初对象与其说是童年时期遭遇的某个实在的对象,不如说是观念化的理想对象。

评分

所选篇目很经典,弗洛伊德试图将个体心理过程拓展到人类集体意识的领域,并做了很精彩的论述。回复爱因斯坦的信也很理性,让人想起海德格尔对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评论。传记部分有别于一般的写法,对理论的发展演变做了很细致的描述,同时也见出一种新理论的提出和成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评分

这样能理解当下中国社会——or全世界为什么戾气这么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