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 英国文坛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二战”结束时出生于德国基尔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她在英国长大,居住在谢菲尔德,任教于哈勒姆大学。
58岁时柳薇卡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书一举成名,赢得2005年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和机智小说奖。2007年出版《英国农民工小像》,延续其黑色喜剧的风格,并于2008年入围乔治·奥威尔奖。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又一黑色喜剧杰作
2008 年乔治·奥威尔奖入选作品
引发众多读者及英国主流媒体大讨论
英国肯特郡的一块草莓地上有两辆房车,一辆男人住,一辆女人住。住客来自五湖四海:矿工之子安德利来自老乌克兰,年轻性感的爱丽娜来自新乌克兰,还有波兰人托马什、玛尔塔和约拉,两个中国姑娘,以及从马拉维来的伊曼纽尔。他们都到英国令人愉悦的绿土地上采摘草莓。
对于移民来说,当今的英国并不那么令人愉悦。这里有想要加入黑帮的人,如沃尔克,他一眼便看中了爱丽娜,认为绑架是求爱的上上之策。安德利也如此,他其实并不中意爱丽娜,却一定要出发去寻找那个他不爱的姑娘……
媒体评论:
《英国农民工小像》对人们寻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做了引人入胜的生动解说。
甚至更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筹。
——《爱尔兰独立报》
极其有趣,具有深入观察的洞察力,闹剧、悲剧与恐怖之感交织在一起。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柳薇卡将幽默与移民的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证明她不是只能写出一部佳作之人。 ——《时尚芭莎》
一出关于移民和误解的喜剧。 ——《独立报》
吟唱着生活的热望……动人至极。 ——《星期日泰晤士报》
欢闹又令人惊恐,风趣、机智。 ——《卫报》
真诚而又风趣,同严肃的政治论争一样带来巨大冲击。 ——《每日邮报》
黑色喜剧,像未熟的草莓般刺激。 ——Time Out
本书讲述的是一群大篷车上的国际民工的故事。 英国南部优美的乡间峡谷,山楂树与榛树交织成贵族的纹章,野玫瑰与金银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若说此处便是伊甸园,只是少一棵禁忌的苹果树,多了两辆大篷车。 可是,处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们,丝毫也...
评分英国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小说《英国农民工小像》有个有趣的标题,农民工,而且是英国农民工。看到这个标题不禁感叹,莫非全世界都有农民工? 实际上并非如此。“农民工”是个专有名词,特指户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在当地或者异地从事非农业工作六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这是...
评分这本书的原名是Two Caravans,直译过来的话应该是“两辆房车”,当然将其处理为现在这个名字,也是出于与作者前一作品《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保持一致的考虑。从创作风格上看,尽管深度上稍逊前作,但无论是语言还是思考角度,本作都与前作保持了较为统一的风格,因而倘若你对...
评分这是一本故事情节挺曲折的书,讲到一群国际农民工一起去英国摘草莓,然后引发的一系列的趣事。小说开篇生动有趣,中间惊险刺激,最后结局圆满,但是整本书读下来并没有陷入俗套的情节当中。 里面的国际农民工身份各异,除了乌克兰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外,竟然...
评分英国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小说《英国农民工小像》有个有趣的标题,农民工,而且是英国农民工。看到这个标题不禁感叹,莫非全世界都有农民工? 实际上并非如此。“农民工”是个专有名词,特指户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在当地或者异地从事非农业工作六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这是...
与作者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样,仍是黑色喜剧。作者太逗比啦!9个黑工和1只流浪狗的奋斗狂想曲,一幅浓情的英国移民风景画。
评分草莓农场大派对,港口滑头鱼市,养鸡场暴动,典型中产家庭中场休息,伦敦餐厅突然死亡,逃出老人院,薯片内燃机环保团和旅程终点,当然,还有一直穿梭其中的“小发发”黑道……二代移民左派对第三世界想当然的老套臆想,从全球化众生相到乌克兰橙红两极的浪漫史,比《拖拉机简史》要浅薄很多
评分比拖拉机简史粗暴灰暗,所表达更简明。中间关于养鸡场的描写,其语言能力让我这个恐禽者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评分一般了。
评分一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