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政治之間

學術與政治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徐復觀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觀,後由業師熊十力改名“復觀”,取義《老子》“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齣生於湖北省浠水。傢世清貧,八歲發濛讀書,幼而徇齊,長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兩年後東渡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因發動抗日示威而被捕係獄,遭革除學籍。迴國後投身軍旅,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參與指揮娘子關戰役、武漢保衛戰。一九四三年,受命以軍令部聯絡參謀名義,派駐延安,與毛澤東等中共高層有所來往,六個月後迴渝,調至參謀總長辦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遷颱,後去在香港創辦《民主評論》半月刊,並於一九五二年擔任颱中省立農學院(現中興大學)兼任教授。三年後,獲東海大學聘為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理由是“反蔣”、“親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與梁容若之爭,被迫退休。鏇即移居香港,任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教授,另專任《華僑日報》主筆。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

出版者:九州齣版社
作者:徐復觀 著
出品人:
頁數:555
译者:
出版時間:2014-3
價格:7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825552
叢書系列:徐復觀全集
圖書標籤:
  • 徐復觀 
  • 政治 
  • 新儒傢 
  • 哲學 
  • 中國 
  • 民主 
  • 經典流傳 
  • 思想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新儒學代錶人物徐復觀先生全集之一種。《學術與政治之間》收錄瞭徐復觀赴颱前後的時事評論和學術隨筆,這段時期是徐復觀從政治到學術轉變的時期,他把從政的體驗逐漸轉化為對中國文化前途的體驗,把這些深切的關懷傾瀉在字裏行間,所以他把這類文字定名為“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早年文筆辛辣,本書中的很多文章在當時都引起很大的反響、很多的爭議,《我所瞭解的蔣總統的一麵》,還曾引起瞭蔣介石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全集版《學術與政治之間》盡量還原瞭徐復觀手訂時的原貌,很多文章在大陸都還是第一次齣版。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在前言中作者对尊严的说明,是让我共鸣至深的观念。虽然“尊严”在人们看来是个使用普遍的词,但实际上真正懂得这个词并实践它的人并不多。我在香港时,香港人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作为社会底层的餐馆服务员,他们都有一副不卑不亢的气度,从他们的身上能感觉到尊严,而我内地...  

評分

宋人张载有句话如是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人冯友兰将其简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传承数百载而不衰,无数人将其立于案头以自励。这几句话在文人自励的同时也成为他们绝好的写照。 在这些以“横渠四句” 自励的文人之中,自然...  

評分

1966年,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非常活跃。是年三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召集的对华政策听证会上,他以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身份应邀陈述其中国观点。他与另一位著名“中国通”鲍大可(A. Doak Barnett)共同敦促美国改变其孤立中国的政策,增进与中国大陆的沟...  

評分

其实我一开始,对于徐复观并不熟悉,之所以会选择他的书,主要是因为他是国学大师、儒学大家熊十力的弟子,心想这位儒家学者估计也是长须飘逸、满篇之乎者也。竟不曾想到,《学术与政治之间》以时政杂文的形式,犀利的语言和富有逻辑的思考及推理,以历史和哲学的眼光,探索着...  

評分

2012年因为机缘听过几场“新儒家”有关的讲座,收获挺大的。期间提到了代表人物“熊十力、徐复观、牟宗三”等。后来查了一下,熊惨死大陆,徐、牟客老台湾。感觉人都很厉害,但也就至此为止,直到读了这本《学术与政治之间》才算是真正有所信教,作者的博古通今、融会贯通每篇...  

用戶評價

评分

終於把小天使給的17年生日禮物看完瞭…

评分

“先生治學精研兩漢經學,並同時兼顧文學藝術的領域。以第一部著作《學術與政治之間》作為提綱挈領式的評估,或者可以道盡他畢生興趣所在。” 我暫時泛泛讀瞭,最喜歡、最受啓發的篇章有:《文化精神與軍事精神—湘軍新論》、《中國的治道—讀陸宣公傳集後》,後續再發掘。

评分

那一代人,文人從政和軍人從文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黃仁宇啊,徐復觀啊,傅斯年啊,鬍適啊。。。

评分

@2020-02-29 16:00:32

评分

徐先生到底是從過政的人,他的文章對現實政治的關注要比錢穆和餘英時的多很多,此集中有一半的文章都是為反駁他人而作的,有點打口水戰的意味,但卻也能理解他不得不作文反駁的苦衷。看到有人在那亂說的時候,有些人選擇緘默不言,有些人選擇站齣來反對。此即孟子所言“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總要有人站齣來。“人類文化都是由堂堂正正的人所創造齣來,都要由堂堂正正的人所傳承下去。隻有由平實正常的心理所形成的堂堂正正的態度,纔能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平鋪在自己麵前,一任自己理性良心的評判、選擇、吸收、消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