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为约翰•沃尔特。
作为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由于长期秉持“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泰晤士报》在很多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授权,国内首次出版
☆外国人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客观展现中华民族在特殊年代里的探索与跌撞
☆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杨天石、王开玺共同推荐。
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之死、禁烟运动、新政、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死和他们死后的政治安排、宣统皇帝即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被赶出朝廷、张之洞之死、清末立宪思潮、各省谘议局的设立、武昌起义爆发和扩展、袁世凯出山镇压武昌起义等事件。作品视角独特,论述详细深刻,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晚清史。
1901-1911年,是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随着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的签定,清王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无论皇室内部,还是官僚阶层,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无不在孜孜追索帝国复兴、崛起之术。一场自上而下发起的“新政”,登上了历史舞台。帝国的最后十年,革新...
评分在正统的历史课本中,李鸿章一直都被人作为卖国贼,是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路线的执行者,先后签订《中俄密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四面大好河山,都一一送人,说是千古罪人也不为过。但在洋务运...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近距离观察与认识,很多时候远不及西方人隔岸观火式的远眺。《泰晤士报》在150余年前的观察,不仅当时的中国政界知识界知之甚少(或曰普遍并不看重),即使在今日,这些极富洞见、堪称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仍被视若失去了时效的“新闻作品”而在理当认真审视...
作者翻译完有没有读过?能读通顺吗?资料选择毫无根据和逻辑,糟糕至极。这是一篇综述吗?不是,没有任何补充信息,串联,和解释。而且只翻译泰晤士报一家,资料选择面极窄。这本书毫无出版之必要。
评分看报纸。一个缺点,各种论而不证。
评分取材角度真的很好,百年前的英国大报如何看待中国。不过拿出来的东西相对一般,内容还是有点散,相比一般史料没深入下去。同样是百年前的中国,清朝人看,当时的英国人看,现在的国人看,各有不同。很难说哪一个是正确的,这就是历史。
评分不同的外国记者眼中对每个清朝官员和每条制度的认识不尽相同,然而,当时国力的疲软和虚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记住历史,学习历史,不要重蹈覆辙。
评分实录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