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水,曾在《讀書》雜誌工作十年,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名物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先秦詩文史》《曾有西風半點香》《奢華之色》等專著多部,其文“亦文、亦史、亦哲、亦科學”(金剋木先生語),“帶給讀者的是科學的清醒,是詩意的搖曳”(孫機先生語)。
《香識》匯集瞭作者以“宋代香事”為主題的文章9篇,涉及香具、焚香方式、製香、香料來源以及中外交流等諸多方麵。全書共9萬字,295幅彩色圖片。
①棔柿樓集(揚之水作品係列)共十二捲。捲一《詩經名物新證》,捲二《唐宋傢具尋微》,捲三《香識》,捲四《宋代花瓶》,捲五《從孩兒詩到百子圖》,捲六《兩宋茶事》,捲七《物中看畫》,捲八《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捲九《中國古代金銀首飾》,捲十《中國古代金銀器》,捲十一《曾有西風半點香——敦煌藝術名物叢考》,捲十二《桑奇三塔》。
②研究方法創新:作者運用“名物新證”的方法,通過文獻記載的典章製度和和著名曆史人物的活動來討論宋代貴族和士大夫生活中的具體細節,輔之以當時人的詩詞,並用考古資料加以印證,資料十分豐富。
③“散文式”學術文章,可讀性強:作者本人是散文高手,兼之古詩文功底深厚,每篇研究文章都能將繁瑣的研究推理過程娓娓交代清楚,又不失行文的優美,既保證瞭學術研究的精細,又十分貼近讀者。
④贈品:揚之水親筆手書十二篇蠅頭小楷,宣紙仿真印刷,隨書贈送。
⑤裝幀設計精美:由寜成春親自捉刀設計,古典精緻,有宋人雅韻。
扬之水新出之《香识》一书,其实并不是一本新著,但该书编辑认为其还有单独成书的必要,实是嗅到了时下悄悄兴起的“香道”风潮。 不能不说,扬之水女士新出之《香识》一书,其实并不是一本新著。正如作者在书中后记中自言“这里的七篇文章,差不多都是写在八年前…...
評分《香识》全书我没看过,但看过其中大部分内容。喜欢或者对香道有兴趣的网友,我更推荐看明周嘉胄的《香乘》,明周嘉胄的《香乘》在网上有电子版下载。《香乘》的内容和文字比《香识》更丰富和经典。 如果不喜欢直接看古文的读者可先看《香识》,有兴趣再看《香乘》。《香识》...
評分这煮雨文丛版的《香识》其实是旧文一束,全文在紫禁城出版社那套大气爽朗的《古诗文名物新证》里,只新撰一篇后记略述赴日本品香体悟,作者信笔写来,毫不做作,却亦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绮丽。 之所以不避重复买来当然是因为实在喜欢作者笔底的境界。扬之水的文字近来日...
評分此书除去末尾后记外,其文字图片皆与《古诗文名物新证》上册中的内容一致,售价不菲(66)。 该书上月在新浪、凤凰网读书频道分别陆续连载,有兴趣可以看,似乎没有买的必要。刚在卓越上架,66折。孔夫子亦有。
評分一直以来,香气与美色、佳肴一样,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好东西。因其美好,便与宗教大有勾连,在中国,儒、道、释皆在仪礼中用香。《尚书》载:“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将袅袅香气视为与神明沟通的工具。《维摩诘经》里描绘了众香国里的“香积”佛土,此地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專業 但是文集 散 作索引備後考
评分“相比之下我們這裏就冷清得多,特色獨具的香事連同香詩竟被遺忘瞭好久。”此前未接觸過中土香史,此書筆墨凝煉,考證紮實,慢讀有味,倒開始惦念起這些蟄伏在中國曆史裏的香味來瞭。
评分甪角不分
评分甪角不分
评分介紹瞭以兩宋為主各朝代中的香事,看完倒是能認齣各式香寶、香閤、香爐瞭,“詩禪堂試香”曾是故傢風流的賞心樂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